近日,筆者隨古越龍山公司直屬一支部的同事,參觀考察了溫州康奈集團公司和周大虎打火機公司這兩家民營企業。作為國家級工業經濟旅游企業,他們開設商店直銷產品的銷售模式更是引起了我們長久的思考。
工業旅游最早出現在歐美一些早期工業化國家,起步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這些國家工業旅游的發展路徑來看,工業旅游率先從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產中得到發展的。德國魯爾工業區就是發展工業遺產旅游的典范。 此外,法國、比利時、瑞典、荷蘭等歐洲早期工業化國家也在發展工業遺產旅游方面邁出了成功的步伐。
目前,工業遺產旅游已成為不少國家從工業化時代步入后工業時代,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必然產物。不僅如此,包括法國、美國和日本等在內的許多工業化國家還依托科技革命和新技術變革的產業化優勢,在工業遺產之外走出了一條新技術工業旅游發展之路。
尤其是隨著現代生產方式和現代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新技術革命和高科技變革,因其規模化生產、技術化程度等因素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并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產品供給,也激發了巨大的旅游市場需求,成為依托更廣泛意義上的工業資源和工業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現實依據,并在不斷地改變著工業旅游的發展內涵和外延。
以現代汽車工業而言,法國雪鐵龍汽車制造公司早在50多年以前就組織客人參觀他們的生產流水線,現在以雷諾、標致、雪鐵龍三大汽車公司為代表的法國汽車工業企業,已成為吸引旅游者人數最多的工業旅游項目;總部設在斯圖加特的德國奔馳汽車公司,不僅將總裝配線等現代化生產流程作為重要的旅游項目向外推出,還將讓游客穿上工作服、擰幾顆螺絲釘、以及到工廠食堂就餐,親身體驗“奔馳人”的生活作為工業旅游活動內容之一,大眾汽車公司還特地建設了一座通體透明的生產車間,全景展示轎車的整個生產過程,這些工業旅游項目都深受廣大游客青睞。
此外,美國休斯敦宇航中心通過集中展示宇宙航天和空間科技,將現代科技融入到傳統旅游業發展中,每年接待的游客已達數以百萬計,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日本的索尼、松下等企業,將新產品推介與工業旅游展示巧妙結合,在獲取社會效益和推進產品營銷相結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樹立了發展現代工業旅游的范例。
相對于歐美等國,我國工業旅游起步晚,在市場份額占有、經濟效益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距。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旅游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隨科教旅游市場,特別是大中小學生科教旅游市場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當時主要的工業旅游項目集中分布在大城市城區范圍內的國有大型工業企業之中。
不過,伴隨工業化進程的持續加快,特別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推進,在客觀上催生了工業旅游的快速發展。早期我國工業旅游發展的“星星之火”正成燎原之勢。
截至目前,開展工業旅游活動的各類工業企業已遍布全國29個省(區、市),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總數已達271家,涵蓋了從傳統手工藝、民族特色工業到現代生產、高科技等各類工業生產領域。 “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 、錢塘江大橋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導彈衛星發射場遺址等20處具有發展工業旅游潛力的近現代工業遺產和標志性工業設施已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統還成功入選了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唯一一項,也是全球34處世界工業遺產之一。
從工業旅游的地域分布上來看,山東、江蘇、遼寧、浙江、廣東、上海、北京等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往往也是工業旅游發展比較迅速、發育程度比較高的地區。以29家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位居全國第一的山東為例,工業旅游的發展不僅已經打破了工業旅游項目集中在大城市的常規,還涌現出不少諸如青啤、海爾等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工業旅游品牌。
此外,在北京和上海,工業旅游與都市旅游相應生輝;在東北,工業旅游成為老工業基地實現發展轉型的新亮點;而在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江浙地區,工業旅游已經成為了眾多民營企業在規劃建設中的重要選項。
紹興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很多的優質旅游資源。在長期的釀酒和飲酒過程中,紹興人民創造了絢麗多姿的酒文化。紹興的酒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各式各樣的酒具,妙趣橫生的酒令,字珠句玉的酒詩、酒謎、酒聯等比比皆是,這為發展以酒文化為主的工業旅游提供了前提條件。紹興氣候條件優越,屬亞熱帶季風區,冬無嚴寒,一年四季都是旅游的黃金季節,自然也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紹興市十分重視和支持旅游事業,不斷加大旅游投入,大力改善城市環境,舉辦各種節會活動,各項服務設施建設也日臻完善,旅游接待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作為紹興黃酒的龍頭企業,紹興黃酒集團公司又有著“古越龍山”、“沈永和”、“女兒紅”等許多著名品牌。在旅游和企業之間,也有著很多連接點:
首先,紹興黃酒歷史悠久,品質純正。從春秋時的《呂氏春秋》記載起,歷史文獻中紹興酒的芳名屢有出現。尤其是清代飲食名著《調鼎集》對紹興酒的歷史演變,品種和優良品質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在當時紹興酒已風靡全國。
許多著名詩人如賀知章、宋之問、李白、杜甫、崔穎、孟浩然、劉長卿、秦系、嚴維、白居易、元稹、方干、張喬等等,或是紹興人,或在紹興作過官,或慕名來游,他們和紹興酒都有著難解之緣。“酒中八仙”之首的賀知章,晚年從長安回到故鄉,寓居“鑒湖一曲”,飲酒作詩自娛。張喬《越中贈別》中有句云:“東越相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逢幾醉眠,滿樓明月鏡湖邊。”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等,與知己暢飲紹興美酒,飲賞鑒湖月色,是多么令人愜意的賞心樂事。
其次,紹興黃酒也與文學創作有著不解之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有“煮酒論英雄”,《水滸傳》有“武松景陽崗打虎,三碗不過崗”;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和咸亨酒店更是家喻戶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在會稽山陰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的盛會,乘著酒興寫下了千古珍品《蘭亭集序》,可以說是紹興酒史中熠熠生輝的一頁。他兒子王徽之“雪夜訪戴”的故事,也可以說是紹興酒史中的一段佳話。
再次,紹興黃酒還有著不少美麗動聽的民俗、民情故事,如越王勾踐“投醪勞師”,攻滅吳國、 古鑒湖的神奇傳說、女兒紅的來歷故事等都會深深吸引著人們;更為重要的是,紹興黃酒作為古城的一張金名片,已與紹興許多名勝古跡密不可分。愛情名園——沈園里的“紅酥手,黃滕酒”、魯迅故里的“孔乙己與咸亨酒店”、蘭亭的“曲水流觴”、府山公園及正在開發建設的古越國城等都與紹興黃酒有緣。紹興黃酒已成為紹興旅游的媒介,正充分地向人們展示著紹興經濟發展和人文風情風貌,成為紹興這座名城的招牌和標志。
因此,我們有必要將這些資源和優勢加以充分利用,使黃酒通過旅游服務走向全國和世界。值此黃酒城即將建成之際,借鑒他山之石,以做好黃酒集團工業經濟旅游企業這篇文章,在此,筆者粗陳鄙見,供大家參考:
一、以黃酒城竣工為契機,整體策劃,申報工業經濟旅游企業或示范點。
康奈集團有關人員介紹,申報省級工業經濟旅游企業較為簡單,只須具備一定的軟硬件,就可以申報成功。而據市旅游局規劃發展處的同志介紹,紹興企業在工業經濟旅游申報方面比較滯后,到目前還沒有示范點申報設立。而在浙江,民營企業參與工業旅游的積極性很高,僅溫州一地就有3家民營企業入選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而在全國,國家級工業旅游的旅游示范點或4A級申報正紅紅火火。比如廣東本田,進入中國市場之后,在廠房規劃建設、相關設施配套、專業人員配備等方面都為工業旅游活動預留了空間和位置,上海通用、北京現代都是這種類型。
2005年,市政府投資3.5億元建造的紹興黃酒城項目為工業旅游示范點的申報創造了很好的硬件條件,具備了申報的優勢,如果能結合申報要求,總體規劃,合理布局,必將事半功倍。若能在市旅游局的指導與幫助,事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可少走彎路,提高辦事效率,及早申報成功。
二、突出黃酒生產的工藝介紹,整合資源,設計線路,美化和改造參觀環境,尤其是精選可供游客參觀的具有代表性的廠區、車間和倉庫。
在此,不妨以黃酒博物館為中心,將企業簡介、工藝流程、產品陳列和企業文化建設等內容在博物館分塊設計布置,再結合實地考察參觀車間和倉庫,將環境優美、工藝衛生的車間有代表性地選擇一到兩個供游客參觀感受,目前像果酒廠中封閉式灌裝流水線、沈永和廠手工車間等是較好的看點,而氣勢宏大的孫端中央倉庫應該更能吸引游客的眼球。
三、合理布置旅游直銷點,包括產品品種、包裝、價格等的區別、定位等。
例如,果酒廠以重點直銷不同品種的果酒,沈永和廠直銷各種花雕酒,孫端中央倉庫直銷簡包裝的原酒,對此,應該強調整體之中有區別,以保有各自特色。
四、做好黃酒城旅游的推介及人員培訓等工作。
與紹興市旅游局聯系,做好定點導游招聘、培訓等早期準備工作;與各旅行社聯系,洽談外地團隊游覽路線、踩點安排等事宜;利用市文旅集團公司下屬各景點,設立酒文化宣傳專欄或銷售服務點,以此將企業的酒文化滲透到紹興各旅游景點之中。
五、增強旅游項目可參與性和互動性,聯系節會活動的舉辦,推出精彩互動體驗項目。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盡情品味博大精深的酒文化,體驗黃酒城紹興的獨特魅力。
1、煮酒論英雄 黃酒冰爽喝
鼓勵游客一顯身手,在充分體驗節日的舒爽與暢快中,以參與者最先喝完一瓶(小瓶裝)冰爽者獲勝,獲勝者可獲得有代表性的小禮品一個。
2、競品紹興酒 慧眼識佳釀
由工作人員準備好不同年份,不同品種的紹興黃酒,由您來品猜,充分挑戰您的視覺和味覺,感受黃酒的奇特魅力。猜對者可獲贈同品種小瓶裝酒一瓶。
3、黃酒古詩詞,有獎竟詠唱
在紹興黃酒悠長的歷史中,留有很多的千古絕唱。在博物館某一場景中掛出古詩人的其中的句或下句,讓游客填唱,也可以是歷史事件中年份或人物的竟猜等,使客人徜徉在紹興濃厚的酒文化氛圍之中。得勝者可親自體驗灌裝-封蓋-貼標等工藝制作過程。
通過考察,我感受到工業經濟旅游不僅可以成為企業的一個經濟增長點,而且可以宣傳企業文化和產品品牌,并能使企業形象不斷得到提升。它不是廣告,卻勝似廣告。
更為重要是通過酒文化工業旅游的推進和發展,積極調整和優化了市產業結構,使旅游業不斷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旅游是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重要的宣傳陣地,通過對酒文化旅游資源的宣傳、開發及利用,不斷推進紹興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建設,進一步擴大了紹興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誠然,作為一家生產企業,搞旅游開發,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效益存在著不確定性和遠期性。但如果能結合黃酒城今后的運作及企業的長遠發展思路,筆者認為還是值得一試的。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