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品牌突圍需注意的幾點
白酒賣文化,紅酒賣時尚,啤酒賣激情,黃酒賣營養。雖然這個高調還有待定論,不過黃酒品牌近年來歷經艱難的突圍,也的確多有取舍之困,還真不知道其它酒種門派有哪些可取之處用在自己身上最合適,因而跟著感覺走的時候也就多些,這樣不免有的品牌會陷入誤區,筆者這里著筆提醒一二:
一、行業大旗未樹品類競爭不要過早
現在世面上,黃酒的品牌與日俱增,品種更是不斷翻新,“花雕酒”、“加飯酒”這些黃酒品種在更大程度上彰顯出黃酒品牌的主力競爭所向。筆者認為這是最大的誤區,這些企業不是從黃酒傳播的角度去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并大力塑造黃酒這一面行業大旗,而是以“品種”概念來代替“黃酒”這一大酒系。就黃酒產業發展和行業市場分析,可以說目標群體的消費習慣、口味喜好都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這樣多數企業過早地集中在“品類競爭”這一層面,只更會影響黃酒品牌對消費市場的培育。同時從營銷戰略的細分定位來講,“品類競爭”是在整個行業已經達到了相當規模,且市場非常成熟的情況下,各企業才能實施的一種細分策略。而黃酒市場,目前國內僅在江、浙、滬一帶比較看好,更多的區域市場嚴格講還處于市場導入和推廣階段,多數目標公眾對黃酒的文化、營養、價值等都還不完全了解,而這個時候就主打以原料或以產地命名的這樣酒那樣酒,只會讓消費者感到一頭霧水。目前,不少地區的消費者還普遍認為黃酒就是烹飪炒菜之用,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黃酒企業應通過行業合力來塑造“黃酒”大旗,把品牌競爭放在第一位,而品類競爭時機還不成熟。
二、消費環境尚未成熟建立競爭主力不要針對同類品牌
不論什么酒,賣的就是個情感文化,即便喝“暈”,喝“醉”那也是人生另類滋味,所以這就是近幾年搞醒酒產品的企業為什么火不起來的緣故。因為有了情感的困擾,因為需要情感的交流,酒便只是一個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載體而已。這種境況之下,喝白酒的也在喝紅酒,喝紅酒的也有買黃酒的時候。如果黃酒能讓更多的其他酒飲群體改喝黃酒,那自然是美事,這好比上世紀啤酒慢慢地占據了國人的心理一樣,但這一點能真正引起重視的企業卻不多。從消費角度講,影響國內黃酒市場發展有各種因素在內,但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消費者的傳統飲酒習慣是以白酒為主,多數消費者對黃酒的認識不足,更體會不到黃酒文化的含義,所謂善飲者一般都是白酒的忠誠消費者,而在一定范圍內,不少長者都認為喝白酒才過隱,年少者則喝啤酒才叫爽快。客觀上講,白酒消費者能相繼進入黃酒消費群體,黃酒的市場自然會愈加強大,雖然白酒與黃酒的消費群體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復疊加的,但如果我們不去刻意瓦解拉攏的話!那么,消費市場肯定是有限的!目前,我們多數黃酒企業習慣上先競相搶占同類品牌的目標市場,而沒有針對白酒等其它酒飲料消費市場制定品牌的攻防戰略,在行業中,多數品牌更沒有聯合起來,通過形成市場合力,集中優勢,共同來瓦解或拉攏白酒等消費群體。所以,現今的酒飲消費市場還依然是白酒、紅酒、啤酒的主體,可為什么這些比較固守的消費群體就不能經常喝黃酒呢?反思之中,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市場消費引導,還要有相對應的營銷戰略,更重要的是需要黃酒市場的整體觀念!整體力量,不要過早地把企業競爭視線和競爭主力傾向于同類產品。
當然,同類競爭在每個行業都本不可避免,但從營銷模式的漸進過程來講,一個產業還未形成市場規模與品牌集中度時,特別是還沒有建立起成熟而完善的市場消費環境的情況下,我們的企業就需謹慎展開同類競爭。
而從另一方面來講,黃酒更需要全方位的宣傳引導,講文化禮儀,講酒菜搭配,講飲用環境,講飲酒情調,講對人體的好處等等,從而使更多的白酒類等消費群體從尋求刺激、產生偏好到改為生活方式。在營銷環節中要注意黃酒品種,不能只塑造自家某某酒對人體的絕對好處,要從行業大局著想,否則會造成市場偏移和消費者的偏見。
三、歷史文化不能代替品牌文化
文化營銷是強調企業的理念、宗旨、目標、價值觀等文化內涵和經營管理、市場競爭、品牌建設等行為規范的有機統一,并以“文”行銷,貫穿于整個營銷過程。黃酒的歷史文化不亞于傳統白酒,但歷史文化絕不能代表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品牌文化,嚴格地講,歷史文化只是品牌文化的一部分,它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歷史悠久;其二,工藝獨特;其三,對社會經濟生活曾產生重大影響;其四,是健康酒、生態酒。而品牌文化在更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目標群體的情感需求,或者說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了這部分目標群體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喜好。但我們縱觀國內市場的黃酒品牌,多者都競相表現自己的“正宗”和“淵源”,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和內涵,更缺乏對目標群體的有力吸引。無論古越龍山的“數風流人物”,還是會稽山的“黃酒之源”都現得蒼白乏力。
同時,黃酒品牌的文化表現不僅需要有清晰的個性,同時根據不同區域市場的風俗人情還要針對性賦予其特征之處,這里不要僅局限廣告訴求,包裝設計更為重要。
四、主力傾向高端會導致消費根基不穩
白酒有幾百上千一瓶的,為什么很多白酒企業可以玩高端游戲,而黃酒需要謹慎從事呢!因為白酒作為我國酒類產品的主力品種,是經過幾千年歷史文化的交融,方才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酒文化,以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消費根基,并經過不少老字號品牌的多年培育,才建立起了穩固的大眾化消費市場。但黃酒目前在世面上,多傾向性高價位產品,實在話,有的普通老百姓就根本買不起,五糧液這些名酒是很貴,但他們都是從低端市場走向高端的,以前沒有聽說過哪個名酒企業一造酒就賣高價的,目前在有的白酒企業競相走“鋼絲繩”的危險情況之下,一些黃酒企業也開始步入后塵。客觀上講,白酒企業之所以敢如此冒險,還畢竟因為白酒的大眾化消費市場經過歲月淘沙,歷史沉淀,已經建立;而黃酒呢!雖然歷史悠遠,但真正的消費市場卻沒有培育起來,所以,黃酒品牌要想真正建立起大眾化消費市場,就不能把主力集中在高端消費層面,靠20%去帶動80%是不現實的,因為80%的群眾基礎才是黃酒生存的根基。
希望黃酒品牌能從這一點做起,并堅持不懈,相信自然會成為行業真正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