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濃香型白酒也不再只強調香濃,而更注重酒體的綿柔協調,特別是蘇魯豫皖四省以“淡雅爽凈”為主體的濃、清、醬結合的復合型白酒發展迅速,已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為追求美譽度,蘇魯豫皖四省的許多名優酒廠在傳統濃香型工藝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其中,多糧配料就是比較典型的工藝創新。
多糧酒有復合糧香,純正濃郁的窖香,且主體窖香突出,糧香、窖香和糟香比例協調,口味微甜爽凈。其感觀質量與傳統工藝相比大為提高。但由于原料及操作等原因,總有部分生產班組存在味不凈、苦、澀、泥臭味等邪雜味。
本人從山東蘭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生產實踐出發,在此淺談影響五糧濃香型糧食酒感觀質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供同行商榷。
1.影響五糧濃香型糧食酒感觀質量的因素
1.1 雜醇油
酵母以糖為基質的合成代謝路徑,常發生在發酵材料中氨基酸過低時。酵母不得不通過糖代謝,走酮酸路線去合成必需的氨基酸,進而合成自身細胞蛋白。其中間體酮酸在酶的作用下脫羧,還原可以生成雜醇。
酵母以氨基酸為基質的降解代謝途徑,常發生在發酵物料中氨態氮充分時。過多的氨基酸在酵母酶系的作用下,脫氨基、脫羧基生成比氨基酸少一個碳原子的雜醇。
根據這一代謝機理,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雜醇油的生成,需要發酵力、糖化力及蛋白分解成氨基酸三者的能力達到一定的平衡。
1.2 酸類物質
霉菌、酵母菌、細菌在發酵過程中,都有生成有機酸的能力,但霉菌生成的有機酸對白酒質量影響很小。白酒中的有機酸主要是由細菌產生的,其次是酵母菌。在細菌中產生乳酸的,主要是乳酸菌。其它的枯草桿菌、大腸桿菌等也有產生乳酸的能力。甲烷菌有產生己酸和丁酸的能力。
根據以上機理,產酸菌主要是細菌,因此,為了將白酒中的總酸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就必須制定合理的工藝,并營造不利于細菌生長、繁殖的環境條件(圖1)。

1.3 甲醇
稻殼中含有多縮戊糖和果膠質,會在釀酒過程中生成糠醛和甲醇等物質。
高粱殼中的單寧含量較高,會給酒帶來澀味。
1.4 不良工藝操作帶來的糧食酒風味損害
(1)窖泥不熟,養窖不好:帶來泥腥味。
(2)窖皮泥不清潔,糧食霉爛:帶來霉臭味。
(3)曲有青霉,窖池四周長青霉:帶來后苦味。
(4)蒸糠不熟:帶來生糠味。
(5)高溫入池:帶來酸澀味,稍有后苦味。
(6)上甑氣壓過大、摘酒后餾分酒度過低:帶來澀味、苦味。
(7)滴窖不凈、不當日清鍋底:帶來酸澀味、焦苦味。
(8)使用掉排的殘余酒醅:帶來邪雜味。
2.提高五糧濃香型曲酒感觀質量的工藝技術措施
2.1 對生產使用原料的質量要求
釀酒界有“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凈、大麥沖”的說法,概括了幾種原料與酒質的重要關系,對原料的質量要求為:
(1)高粱為糯高粱,含支鏈淀粉多,黏性較大,吸水性強,顆粒飽滿;
(2)大米中的淀粉含量在70%以上,蛋白質含量在7%—8%,米質純凈,結構疏松,蛋白質、脂肪和纖維素含量少,利于糊化;
(3)糯米則幾乎全是支鏈淀粉,經發酵后,可使酒體優美香甜,口味醇厚;
(4)小麥則要求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黏著力強,營養豐富,易糊化,且出酒率高,在發酵中所產的熱量大;
(5)玉米要求營養豐富,顆粒飽滿,色澤自然老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