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法白酒已占據白酒市場大半壁江山,但對新法白酒的認識卻出現了極大的反差,使人感到困惑,同時,也是白酒界應該思考的問題。
本文,筆者將掌握的一些情況提供給業界人士,希望對同行能有所幫助。
筆者認為,在新法白酒的研究中,存在兩個不同的學術流派:一派為以龔文昌先生為代表的,暫稱為“龔派”;另一派是以周恒剛先生為代表的,暫稱為“周派”。這兩個學派對新法白酒的研究,無論是研究目的,還是思路和方法都是不同的。
換句話說,就是存在兩條對立的工藝路線: 一條是肯定傳統工藝,另一條則是否定傳統工藝。
一、龔派的目的,是在改革白酒工藝的同時,最終淘汰傳統白酒工藝。
龔文昌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白酒生產改革者的態度,以技術進步為己任,承認大曲酒質量好,但視大曲酒為研究對象,認識其生產規律,還要進一步改造它……?!饼徬壬宋牡闹黧w思想傾向于上述第二條工藝路線,并認為大曲酒生產方式像麩曲酒,甚至進一步向液態發酵法發展是符合現代化要求的。
而周派當時的目的,是想提高山芋干酒的質量。
二、龔派認為,傳統白酒工藝落后,且存在很大的弊端。
龔文昌先生曾在《 酒精改制白酒的起源與發展》一文中說:“為此,改革者借鑒前蘇聯生產伏特加酒采用液態發酵塔式蒸餾的經驗,以及英國生產威士忌酒采用塔釜餾液配制并使用添加劑的經驗,提出白酒生產液態化,創造中國化酒精改制白酒的設想?!?BR>
對此,周派則采用酒精生產方法生產乙醇(即食用酒精),并用傳統方法生產白酒,即傳統白酒或稱香味液、調味酒及酒頭、酒尾加調香等。
筆者認為,稱白酒風味物質更能反映事物本質。用這種酒來增香,通過勾兌,可將共性和個性結合在一起,從而誕生了新法白酒。這種辦法可提高山芋干酒質量。
此外,乙醇(即食用酒精)是所有酒的共性物質,各種酒的差別在于各自的個性,故:黃酒個性可稱為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黃酒風味物質”,葡萄酒個性可稱為“葡萄酒風味物質”,白酒又可細分為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風味物質等,為該酒的個性化東西。
據筆者了解,龔派研究傳統白酒是為了用液態發酵取代傳統固態發酵;而周派研究傳統白酒,則是要認識其中的奧秘,以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白酒。
三、龔派使用原料全部為高粱或玉米,可見,他們想一步到位,用液態法生產白酒;而周派則用山芋干為原料,生產食用酒精,只用部分高粱生產白酒風味物質。
四、遼寧食品發酵所曾組織 金縣試點,當時,姜定國先生請來周恒剛當軍師。因此,有了“液態除雜、固態增香、固液勾兌”這一極其精煉、簡潔、概括的新法白酒工藝。該工藝不僅是對傳統白酒的肯定,更是一種發展,它把固態發酵的功能提升了一步,將普通白酒生產和名優酒相結合,用這種新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大眾白酒——山芋干酒的質量。對酒民來說,這無疑是件好事 。
五、1965年,輕工業部和衛生部組織白酒衛生指標甲醇聯合調查工作完成后,兩部未能統一意見。此后,由于歷史原因,還未來得及處理,就把它擱置起來。因此,只有少數人知道這一調研報告。
筆者曾和龔老、周老一起共事,也參加過輕工業部組織的提質降耗試點,因此,筆者對二位一視同仁,無所謂厚薄之分 ,只想以客觀的態度,審視新法白酒研究這一過程和結果,并從中找出出現認識反差的原因。
本文重點分析了對新法白酒的認識出現反差的原因,其中有猜測推理成分,某些觀點看法難免有誤,望同行批評指正。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