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酒古法小窖釀造工藝源于唐代紀叟老春酒,其工藝的核心為小曲培菌、大曲續糟、小窖發酵、香醅串蒸,是江南地區一項獨特的釀造技藝:利用糧醅清蒸清燒,使酒體更加純凈、柔和;通過小曲培菌糖化,大曲續糟發酵,富集空氣中有益微生物;通過低溫入窖,深化發酵進程,借助小窖泥質增香,最后通過香醅制作,雙醅串蒸,看花摘酒,使酒基更加純凈、綿柔、自然。
由于充分利用本地優質原料,獨特的江南小窖釀制設備和釀造工藝,因此,造就了宣酒原酒的典型風格。既有大曲酒的濃郁窖香,又有小曲酒的綿柔、醇和、甘甜,后味還略帶醬香。
現將生產工藝總結如下:
一、特殊的地理環境氣候
宣酒集團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區國家原始森林敬亭山南麓,水陽江之畔。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皖南山區與沿江平原結合地帶,為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
宣城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敬亭山南側平坦,紅壤層轉換帶和水陽江沿岸古河漫灘,蘊藏著豐富的優質地下水源,水質清澈,微甜爽口,酸堿適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為宣酒生產提供了豐富的水源,是形成宣酒獨特品質的重要因素
之一。
宣城市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非常適合糧食植物種植,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宣酒生產所需原料均選自本地,其中,秈米是宣酒獨有的釀酒原料及傳統小藥曲制作原料。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悠久的釀造歷史,以及經年不息的釀造生產,形成了釀酒微生物群系發達的自然生態園,這使宣酒擁有稀有的釀造資源。
二、悠久的“江南小窖”傳統古法釀造歷史
據史料記載:宣城酒肆林立,盛燒釀之風,尤以紀叟善釀。大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來宣城七游“江南詩山”敬亭山,每次必到紀叟家中酣飲,驚艷稱絕,遂贈名曰:“紀叟老春”。
唐上元二年,紀叟仙逝,李白哀作《哭宣城善釀紀叟》詩:“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這是李白唯一一首歌頌釀酒工人的詩。
清代中后期,宣城地區釀酒技藝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小藥曲釀造的老春酒逐漸演變為小曲加麥曲的黃酒生產工藝。
目前,宣城市黃酒廠林立,是安徽省黃酒釀酒基地和出口基地。與此同時,由老春酒小曲糟經固態堆積發酵,天鍋蒸餾的燒春亦得到了發展,生產工藝由釀造酒向固態發酵酒轉變,工藝得到了進一步改良和完善,逐漸由小曲培菌糖化發酵的清香型酒演變為“小曲培菌,大曲續糟,小窖發酵,香醅串蒸”的宣酒小窖釀造工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