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泥是濃香型白酒生產的關鍵,窖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基酒的產量和質量,也與酒體風格息息相關,故有“千年老窖”之說。一般來說,窖泥在發酵過程中,隨著窖齡的延長,營養成份的不斷補充,其中的微生物體系達到相對平衡狀態,厭氧細菌,如己酸菌、丁酸菌、甲烷菌的生長繁殖處于長期活躍狀態,使得基酒的質量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步提高。窖泥培養過程是決定產品質量的最重要一環,本文結合近年來仰韶酒業在窖泥培養過程中的方式方法進行闡述。
1 泥土選擇
泥土是己酸菌、甲烷菌等的棲息場所,是濃縮的營養庫。在培泥之前,對泥土的選擇要非常慎重,須對土壤的不同地區、不同深度、理化成分、微生物群屬及數量進行詳細的了解,并進行土壤分析。
1.1 腐殖質:
腐殖質是窖泥培養的重要成分,在窖泥有效成分中所占比例較大。一般土壤所含腐殖質僅有1%—2%,而菜地、果園表層的腐殖質含量相對較高一些。黃粘土中腐殖質含量約為0.5%。用于窖泥發酵的土壤應選擇腐殖質適中,占比為1.5%—2.5%為宜,且土質無異臭味。
1.2有效磷:
土壤中的有效磷多為植酸狀態下的有機磷,是細胞基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土壤中有效磷較低(100mg干土中含有效磷3mg—7mg),而老窖泥中100mg干土有效磷含量為20mg以上。因此,在培泥中應適當增加有機磷的含量。
1.3微生物群:
選土時,應選用微生物群較少的土壤,微生物含量較多,會造成基酒質量有雜味。
1.4 土壤粘性:
土壤顆粒要細小,可以增加界面作用,吸著營養與調劑pH值。同時,培養好的窖泥建窖后不易滲漏,能保持黃水的容量,對提高基酒質量十分有利,北方因土壤多為砂土,選土時若不注意,易導致窖泥滲漏、少黃水或無黃水,從而影響酒質。
2 泥土處理
泥土選好后應進行處理,先過篩,去除土壤中的石塊或雜質,然后晾曬3天—5天,使土壤中的水份達到8%以下,再粉碎成細粉狀,攏堆備用。去雜目的是要防止土壤中鈣過量存留,因為石塊是鈣的重要來源,過多的鈣能加速窖泥的老化。晾曬是為了殺滅土壤中的微生物,防止雜菌在窖泥培養過程中的生長繁殖,否則,不僅會消耗養分,而且影響原酒的凈度。
3 配方選擇
要培養好窖泥,窖泥配方是關鍵,應嚴格遵循“盡量使用釀酒的下腳料,少添加其它原料”的原則。事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實上,釀酒用的下腳料,如黃水、酒尾、封窖泥、糧糟、丟糟等都是釀酒微生物的良好棲息地,是馴化了的天然微生物培養基。
以仰韶酒業為例,經過多年探索,選擇配方如下:黃粘土1000kg,發酵正常母糟100kg,黃水100kg,中高溫曲粉30kg,優質封窖泥150kg,豆餅粉5kg,己酸菌復合液100kg,30度低度酒20kg,魚骨粉2.0kg。但在注重嚴格執行配方的同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3.1 母糟:
用發酵正常,未蒸酒的母糟,并進行粉碎或打成漿狀。
3.2 封窖泥:
要保證質量,封窖泥使用前應進行嚴格挑選或培養后再使用。
3.3 黃水:
黃水中細菌較多,應制成黃水復合液,具體做法是:將200kg黃水置入500kg壇中,加入100℃開水,使混合液體的溫度為50℃—60℃,然后加入大曲粉2kg—3kg,老窖泥0.5kg,高粱粉1kg—2kg,酒精5kg—10kg,封壇。然后在30℃以上溫度下培養10天—15天,即成黃水復合液。
3.4 豆餅粉:
豆餅粉要注重用量,用量過大,會使窖泥臭味加重,從而影響酒質;而且豆餅粉要粉碎得越細越好。
3.5 培泥用水:
培泥用水應在敞口容器內,加熱升溫到100℃以上,沸騰15分—30分鐘后,封口,然后降溫至35℃左右使用。一方面,可以殺死水中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6 培泥:
培泥培養是窖泥發酵的關鍵,和泥不均勻必然導致局部發酵,使窖泥長期不能成熟。因此,培養時需嚴格把關。和泥時應遵循“先多后少”的原則。首先應將原土計量準確,所添加的固液部分分開,先加固體部分,后加液體部分,邊添加、邊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培泥要注意季節。北方5月—6月為最適宜的時間,注意保持水溫,使和好窖泥的溫度為25℃—30℃,水份控制為50%左右,pH值約為6.5為宜,和好后,迅速攏堆,密封后,在30℃室溫下進行培養。
3.7 窖泥發酵管理:
在正常情況下,窖泥收堆后,24小時即出現產氣,產氣量極大,但品溫僅升1℃—2℃,48小時—96小時品溫不斷上升,5天—10天可達32℃—37℃,經驗證明,旺盛期保持越長,窖泥質量越好。此時,要加強窖泥發酵管理,切忌大熱大冷,同時,要注意密封,防止漏氣,培養30天—40天即為成熟窖泥。
3.8 窖泥鑒定:
培養成熟的窖泥應是色澤烏黑,在陽光下呈熒光,手感濕潤、細膩、油滑,搓之無粗糙感,嗅之濃郁芳香,無異臭味或異雜味,鏡檢桿菌、梭菌多且肥壯。檢測氨態氮為1.2×10-3—1.5×10-3,有效磷9.5×10-4—10.5×10-4,有效鉀6.0×10-4—7.5×10-4,腐殖質含量為10%—30%,pH值為5.5—6.0,水份含量為50%—55%。
當然,由于各個廠家窖泥發酵工藝各有特色,不能一概而論。窖泥配料不能固定,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有所增減。就控制pH值來說,黃土、封窖泥、曲藥、母糟、黃水等的酸度有大有小,其使用量亦因之而不等。曲子、酒糟的蛋白質含量又決定了豆餅的使用量等。
這些都要求企業在培泥時,應根據自身實際,經過測定和分析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配方,以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加強培泥過程中重要環節的控制,才能保證窖泥的質量和原酒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