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釀酒。”這是《華夏酒報》記者在采訪花冠集團董事長劉念波時反復被提及的。對于眼下酒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劉念波卻信心滿滿。
“改變是痛苦的,尤其是被動地適應外部環境的改變,但不改變將會更痛苦。”劉念波對《華夏酒報》記者介紹說,“酒行業野蠻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開始步入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劉念波認為,本次行業調整期對于花冠來說,是充滿機遇的。近年來,花冠酒業始終將品質作為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在當前行業的形勢下,花冠堅信,品質的創新與提升將助推企業發展得更遠更穩。
用技術指導生產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與白酒行業“黃金十年”一些突飛猛進的企業相比,前些年的花冠似乎放緩了腳步,但是十年后,在一些企業發展遭遇瓶頸時,花冠卻穩扎穩打、厚積薄發,成為了魯酒的一匹黑馬。
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保證產品品質,這是花冠人始終堅持的。
劉念波認為,之前的白酒行業是產品主導市場,而在今后的發展中,消費者的主導地位會日益凸顯,他們將引領市場,因此酒的品質是捍衛市場的利器。
據劉念波介紹,花冠酒業現有國家評委5個,省評委9個(含有評委資質的),如此雄厚的科研力量在魯酒陣營里也是出類拔萃的。依托公司雄厚的科研團隊力量,花冠酒業立足市場,用技術指導生產。
為適應市場需求,2014年花冠集團提出“用技術中心指導生產”,用逆向思維強化產品質量。所謂“用技術中心指導固體生產”即根據技術指導生產,從而提供所需的基酒。
劉念波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只要買了好面就能做出好饅頭。但釀酒不同,原酒儲存量和儲存結構對白酒的生產來說是最大的問題,我們往往根據原酒儲存量及其儲存結構來定義窖池數量跟窖池發酵周期,因此,優質的原酒是釀造好產品最重要的基因。
在傳統釀酒工藝中,技術中心負責產品的研發,而且是建立在生產出的基酒品質之上的,缺乏與生產線的交流,因此研發出的產品很被動。
而花冠酒業提出的技術指導生產,實行技術中心指導基酒生產,生產車間為技術中心服務。研發的產品需要什么樣的基酒,就指導車間生產,規避問題、保證品質。
劉念波認為,產品的不斷創新是大勢所趨,今年提出的這一新概念利于基酒的高效利用,又切合實際地提供了好酒的釀造源頭,是基于對未來市場需求的掌握,順應消費者需要。
堅持創新帶動發展
魯酒以往給人的印象是酒質欠佳、管理不到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魯酒的振興。而花冠酒業始終堅持產品的創新和提升,著重塑造具有企業特色的產品,深耕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魯酒的振興和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劉念波認為,對于白酒企業的發展而言,三個方面至關重要:市場、質量以及現金流。這三個方面相互關聯地推動著企業的前進。而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保證酒的品質成為其適應市場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的花冠酒業已邁向魯酒第一梯隊,這與企業的創新意識密不可分。
“凡成就大業者,善于把小事做細做透。”而對于做酒來說,最細致卻又最重要的便是窖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對于濃香型白酒來說,窖泥在酒質的優劣上起到關鍵作用。
為釀造出優質白酒,花冠酒業在堅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研發、創新,用技術創新帶動企業發展。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在窖泥的選用及窖池的保養上下足功夫。
從窖泥來看,與大多數使用無機窖泥的濃香型白酒企業相比,花冠酒業選擇使用有機窖泥。
劉念波認為,這是花冠酒質保證的優勢所在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多年來,花冠酒業堅持使用有機窖泥,用酒尾和黃水和泥,窖泥中不添加一滴生水,增加了窖泥的粘稠度。
此外,與無機窖泥相比,有機窖泥最大的特點是不易老化。無機窖泥長時間使用后容易老化,窖泥中的營養成分也隨之流失,有機窖泥卻在這點有效防止了營養成分的缺失。
而且,在傳統有機窖泥使用基礎上,花冠酒業將蘋果、梨粉碎,將芝麻、大豆等烘干、粉碎后混合加入到窖泥中,使其自然生成,香味濃郁。
據劉念波介紹,花冠酒業每個崗位的每一步創新都以文字的形式記錄,這樣以后即使員工在工作崗位上有變動,工作要領和流程也都固定下來,點滴匯聚,形成花冠的標準,而這些都是從日程工作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除了對窖泥的認真選擇外,花冠酒業對日常窖池、窖泥的保養都是在專家指導下形成的操作標準和工藝,事無巨細地完成每一個步驟。
劉念波向《華夏酒報》記者介紹說,由于窖泥的生存環境需要濕度,平時對窖池噴灑營養液是必不可少的。而花冠根據自身工藝需要,自制營養液,其成分主要由溫開水、粉碎的大曲粉等做成,之后噴灑在池壁、池底,這樣既能增加窖池內部的有機成分,又可以起到對窖池的保養作用,使其不易老化。這種工藝在魯酒企業中尚屬少數。
創新,是一種實踐行為,是對于發現的再創造。而產品創新則是立足于市場需求的出發點,從根本上來說,是技術與需求共同拉動的結果。
為迎合消費者口感的變化,花冠酒業投入巨資引進了一系列先進設備,重點打造多糧白酒,逐步取消單糧白酒的生產,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品質。
技術領先可以賦予產品更多的安全性及特色,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與支持。
“質量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劉念波介紹說,立足于雄厚的科研力量,花冠酒業將品質優勢轉換為產品特色,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滿足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牢牢把握質量研發這一優勢,不斷驅動產品,打造獨具花冠特色的、差異化的產品。
實在做人,認真釀酒
對區域白酒企業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品牌,嚴抓質量。花冠酒業深諳食品質量的重要性,立足對自身負責、對客戶負責,對消費者負責的出發點,對產品嚴密把關。
而對產品而言,每一份原料都是釀出好酒必不可少的因素。從供應商的原材料入廠開始,花冠酒業對每批原料都進行嚴格檢驗,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
為此,花冠酒業成立了質保中心,并將其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質檢科,一個是化驗室。 但兩個科室的員工并不是在固定工作崗位,而是著重培養多面手。一旦其中有人離崗,其他人可以立即補位,保證檢驗的正常運行。
其次,產品的口感方面,檢驗也是同樣重要。每名評委、科研人員都參與到產品的把控上,按照先做小樣試驗,待驗收合格后再放大樣品數,最后要經過感官品評小組的品評驗收和質檢科的理化檢驗,全部合格后才進入包裝程序,切實把好每一道工序關。
對于產品,消費者最直觀地感受來源于包裝,而這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花冠酒業對包裝的檢查同樣重視。包裝物的色差、標識、用量及度數等是否正確,甚至瓶子跟蓋子配合度是否嚴密,這都是檢查的重點環節。花冠酒一旦進入生產環節,所有程序都要求絲毫不差、精益求精。
為了保證每條生產線上的酒都始終如一,花冠酒業還采取首包檢驗制度,即生產出的第一批酒直選出來,從酒的品質、口感、包裝,甚至盒內的贈品等方面,由班組班長和質檢科的人員例行檢驗。
劉念波介紹,花冠酒業對產品的包裝要求嚴格,輸往不同渠道的產品打碼標示也存在區別,如有的去酒店、有的去終端等,都要詳細檢驗。一旦發現問題,相關批次產品停止生產并糾正,防止問題產品流出。
“廠商一家”是花冠酒業的一大特色,企業和經銷商除了經常在一起交流,參加活動之外,企業每月還選擇一些經銷商組成質量監督小組,對酒質進行縱向、橫向的比較、檢驗。
縱向比較,即本批次的酒和上、下批次酒的口感一致性進行對比,檢驗是否存在差異;橫向比較,從當地市場選擇同價位的跟花冠酒進行比較,找出根本性差別。
為了保障評比的公平、公正,質量監督小組的成員并不固定,而是有選擇性的,除了企業內部人員以外,再從市場隨機挑選人員參與,通過內部暗評后,最終再亮結果。
這樣,在企業的組織下,外部的經銷商以及一些意見領袖參與到品嘗、檢驗花冠酒的工作中,既可以監督酒質,還可以見證花冠產品的實在釀造,堅定消費者對企業的信心。
“很多白酒企業對于此次調整期感到畏懼,但對于我們花冠來說卻信心滿滿。”劉念波堅定地說道,“行業總是這樣有起有伏,只要抓住最根本的品質,盡可在市場激流勇進。”
(您對本文有何看法,可通過新浪微博@華夏酒報進行討論。)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