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9月19日,《華夏酒報》記者從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黑龍江省藍莓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近日正式出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專門就此下發文件要求各地高度重視藍莓產業發展,把藍莓產業發展成內生動力強的新興產業、區域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以野生藍莓保護和開發利用為主、適宜生態區域人工栽培為輔,夯實生產基地能力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產業化經營為切入點,打造加工龍頭,培育知名品牌,提高產業素質;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努力實現藍莓產業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產品高端化、銷售國際化。
根據規劃,到2020年,黑龍江省將建設藍莓原料基地171萬畝,其中,人工管護恢復野生基地120萬畝,集約化撫育野生基地30萬畝,人工露地栽培基地20萬畝,設施基地1萬畝。鮮果采摘量達到20萬噸。建成和培育8個至10個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龍頭企業。重點開發藍莓生物保健用品和高級化妝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培育和打造有機藍莓產品國際知名品牌4個至5個,國內知名品牌5個至8個;加工業產值達到572億元;藍莓產業總產值達到687億元。
規劃中把藍莓生產區域細分為5大區域和4個基地,即大興安嶺野生藍莓及人工栽培生產區、小興安嶺野生藍莓及人工栽培生產區、東部山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區人工栽培種植區、大中城市周邊鮮食果品設施生產區、著名旅游景點觀光采摘區;集中建設全國最大的野生藍莓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加工型藍莓種植基地、國內上市最晚的有機鮮果設施生產基地、品質最優的旅游觀光采摘基地。
規劃中還明確了藍莓產品開發的兩方面:一是進一步擴大酒類、飲料、果醬、罐頭等傳統加工產品規模,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順應消費市場變化,進行技術革新和改造,重點發展高檔產品。二是利用皮渣提取花色苷等生物活性物質,以及進一步開發藍莓膠囊等保健品和藥品。規劃指出,到2020年培育建立2個1萬千升級藍莓果酒加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