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 在正確應對釀酒糧食安全問題的同時,另一個問題也不容忽視,即“釀酒浪費糧食”一說。實際上,正是因為“一斤酒、三斤糧”的說法讓釀酒行業背上了這一不好的名聲。一些分析人士也認為,國家應該通過政府“看得見的手”來限制生產、購買酒類產品,并提高酒類稅率,調控釀酒業發展。
隨著釀酒科技的發展,目前,使用薯類、雜糧釀酒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節能減排和規模優勢效能越來越高,出酒單位耗糧水平不斷優化。而且雜糧并不屬于人類的常用口糧,因此,對全國范圍的糧食安全影響不大。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農業規劃專家黃德林告訴《華夏酒報》記者,糧食安全牽涉面比較廣,因此,不能輕言工業用糧對糧食安全的沖擊,但是從目前來看,國家對工業用糧有了一定的調整,例如生物能源,國家早前是大力支持的,但近幾年已經不提倡了。
早在2008年,在糧價波動時,國家糧食部門明確發出了:“嚴格控制工業用糧和糧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糧和飼料用糧供給”,這一政策信號應當引起釀酒行業的注意。
從目前來看,“釀酒浪費糧食”一說的確為釀酒行業糧食安全埋下隱患。由于酒類本身不屬于生活必需品,糧食成本和政策調整預期的增加都將使得酒業面臨糧食原料的政策調控風險,從而進一步加劇酒業的整合、洗牌。尤其是中小酒類企業不具備以漲價轉移成本的能力,疊加水價、石油資源價格、人力資源價格上漲等因素,中長期的企業經營將面臨巨大困難。
實際上,釀酒行業與其他工業用糧部門一樣,屬于糧食的深加工行業,其不僅大大提高了糧食的附加值,而且在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村就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并且其副產品是很好的飼料。此外,其對消費、就業的帶動效應也非常明顯,因此,釀酒用糧對于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影響終將成為一個“偽命題”,這一偽命題需要行業通過詳實的實例來印證。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