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啤酒行業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實際就是基地市場構筑的過程。而近年來,隨著外資啤酒巨頭的不斷滲透,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在市場競爭上開始錯位,二者如同在不同高度飛行的飛機,高空被外資控制,中低空被內資占據。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3年,內資企業的基地市場優勢將蕩然無存,因為百威英博將在中國布局1500萬千升產能,如此規模的高空轟炸產生的威力可想而知。
營銷模式:啤酒=(白酒+飲料)/2
除傳統批發模式及直銷模式以外,以網點為支撐的深度分銷模式,以大客戶為背景的深度協銷模式在我國啤酒行業都是司空見慣的,這也是快消品主流營銷模式。
但是,在啤酒行業卻很難找到一個屬于行業獨創的營銷理念。雪花啤酒曾經以“蘑菇戰略”作為自己的操盤理念,所謂“蘑菇戰略”就是依托基地市場作為輻射源,將周邊市場逐步轉化為優勢基地。雪花啤酒的基地市場來源大多是通過收購企業后,利用地產優勢將生產企業的所在地轉換為基地市場,此類手法的主要支撐點是資本。
這種模式的成功也吸引了國內其他巨頭們的跟進,比如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等。久而久之,行業形成的共識是啤酒的戰爭就是地盤戰,核心理念就是兩個:宏觀上說,就是基地市場+品牌;微觀上來看,就是餐飲專賣+高鋪貨率控制。
縱觀啤酒行業的主流營銷模式,就是白酒與飲料食品的混合體。
白酒的盤中盤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二八原則,企業通過營銷手段培育消費代表,以此為小盤,利用這些人去引導其他大眾消費群,也就是大盤。白酒的初期小盤培育手法曾經集中在買店,通過餐飲渠道的封閉性對消費領袖進行灌輸培育。當多個廠家都來玩這個游戲時,終端成為血拼抬價的戰場,一些企業在意識到這是個無底洞的時候,開始玩轉直面消費代表的后備箱工程、團購等手法。
綜合啤酒與白酒行業,一個很有趣的規律是:
啤酒掃街
啤酒行業玩得最為順暢的模式就是深度分銷,青島啤酒的微觀運營體系,雪化啤酒的深度分銷體系,漓泉啤酒、銀麥啤酒等也是在這個模式中摸索前行的代表。導入深度分銷的啤酒企業最基本的武功之一就是掃街(踩點),那就是按照片區或者街道把所有的網點找出來,建立拜訪基本資料,對終端網點進行周期拜訪,對重點終端采取個性化政策進行鎖店,主要是包括專賣等手段,以此來培育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