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酒行業相比,中國啤酒業已經初步告別跑馬圈地的戰國時代,啤酒行業的格局已經初步奠定。
可以說,啤酒行業未來的并購空間已經不大,如果有并購的話,那么這種被并購的區域品牌很可能將是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的小品牌。啤酒行業格局初具成形,但是市場競爭卻十分激烈,如何使啤酒行業獲得持續的良性發展?如何減少和避免過度競爭現象?由此,探討啤酒行業微利時代的生存模式顯得非常重要,這關系到企業未來長足發展的后勁,以及當下啤酒企業如何制勝。
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啤酒業已經從并購的戰國時期漸漸步入深耕時代,因為隨著物流費用的增加以及各方面費用的高企,啤酒行業無疑進入一個微利時代。
這要求啤酒企業必須深耕自己已有的優勢區域,深耕企業自身的人脈,深耕研發產品,一個精耕細作的時代正在悄然開啟。比如,企業產品的品牌忠誠度就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這需要企業不斷地深耕和培育當地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理念。
事實上,在公款消費被遏制以及高端白酒受打壓的大背景下,啤酒企業在未來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
啤酒企業要在如何滿足普通消費者多樣化需求這一路徑上多下功夫,因為只有滿足民生要求的產品才最有市場,才最能跑量,才能成為企業新的掘金點。還有,啤酒企業的營銷創新模式也不可忽視,只有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營銷模式才能確保企業一定的盈利水平,保持企業持久和旺盛的競爭力。
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華潤雪花成為首個銷量超過1000萬千升的中國啤酒企業,2013年雪花品牌以1062萬千升的銷量,成為中國首個銷量超千萬噸的啤酒品牌。雪花成功的啟示就在于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通過生產技術創新、產品結構優化等內涵式增長模式創造新的贏利點。
當然,在微利時代,行業的創新也十分重要,白酒文化在中國具有千年的傳承,而啤酒文化則需要在各地不斷地進行營造與培養,并且要在產品設計、工藝等方面進行革新。
&n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bsp; 總的說來,高端白酒受打壓的宏觀背景給啤酒企業一個千載難逢的冒頭發展機會,中國啤酒業現有的格局又倒逼企業必須在微利時代深耕出“細活”,這樣企業才能在微利時代制勝,企業的產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心。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