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啤酒,會想到的國家是德國、法國、比利時、喜力(Heineken)的母國荷蘭,美國則連代表品牌百威(Budweiser)啤酒的品牌名,都是取自捷克的Budweis地區所產啤酒Budweiser,大概很難稱得上是啤酒代表國家;不過,這樣的形象可能即將改變,美國近年來啤酒廠大增,數量竟然已經超過5,000家。
美國釀酒商協會(Brewers Association)統計,至2016年11月底,美國啤酒釀酒廠達5,005家,突破5,000大關,也是美國史上新高。在1980年代,美國啤酒市場由大品牌統治,僅僅只有100家啤酒釀酒廠,隨著近年來美國人口味轉變,逐漸喜愛精釀啤酒(craft beer),啤酒釀酒廠的數量快速增加,2008年時已有約1,500家,2013年達2,500家,到了2015年初更成長到3,500家,2015年11月時,美國啤酒釀酒廠超過4,131家,那是美國禁酒令以前的年代,1873年時所創下的過去歷史最高數字。
2016年美國啤酒業成長似乎有點進入高原期,相較于2014年營收成長22%,2016年上半年只成長6%。不過,2013年時,市場就已經認為美國精釀啤酒市場已經飽和,然而從當時至今,美國啤酒廠數量又成長了一倍。美國釀酒商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特華生(Bart Watson)認為,雖然精釀啤酒產業趨近成熟,但是離飽和還遠得很。當精釀啤酒業規模越來越大,基期提高,當然很難再以同樣的高成長率繼續成長,但是整個產業仍在成長,并非已經到了極限。
2013年時,巴特華生就曾駁斥美國啤酒產業已經飽和的說法,比較其他愛好啤酒的國家,以德國為參考,德國有1,300家啤酒廠,若以人口比例換算,則美國應該有5,000家啤酒廠,2013年時才2,500家,顯然離飽和還遠得很。
時間快轉3年,如今美國啤酒廠已經突破5,000家了,那是否到了極限?或許還沒有,因為以美國與美國自己比較,1873年美國啤酒釀酒廠有4,131家,但當年美國的人口只不過4,500萬人,相當于約每1.1萬人有一家啤酒廠,相較之下如今美國有3.25億人口,5,005家啤酒廠只不過是每6.5萬人有一家啤酒廠,顯然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