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摩洛哥中摩友好協會秘書長阿卡勞非、比利時布魯塞爾酒類出版集團總裁—布魯塞爾國際評酒會主席卜杜安•哈弗、中國第一葡萄酒家族第二代、國際評酒會裁判、葡萄酒作家、葡萄酒廠設計師、葡萄酒古董收藏家,“跟著大師探絲路”的領隊郭松泉、《首席侍酒師》首席編輯魯伯斯•巴特、墨西哥《改革》雜志資深編輯卡洛斯阿曼多•伯保爾蘇亞雷斯、著名葡萄酒教育家、安娜瑪麗伊麗莎白•賽爾、法籍釀酒師布魯諾•鮑瑪爾、烏海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協會會長撖建平等發表演講。
其中,烏海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協會會長撖建平介紹,烏海市是內蒙古西部“小三角”區域的核心區、高端區,也是“寧陜蒙”沿黃經濟帶的中心。烏海市處于烏蘭布和與庫不齊沙漠交匯處,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雨量少、有效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適宜葡萄生長,地處北緯39?世界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具有我國發展優質葡萄與葡萄酒產品的生態稟賦優勢。
撖建平表示,多年來,烏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區域獨特的氣候、土壤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葡萄產業,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走“小酒莊,大產業”道路,使得葡萄產業迅速發展壯大。本次“絲綢之路”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節系列活動的舉辦,將助推烏海市葡萄產業的快速發展,使烏海市葡萄產業上一個新的臺階。
同時,“跟著大師探絲路”領隊郭松泉分享了本次行程的規劃和成就,提到國內葡萄酒的發展趨勢,他建議應該提煉中國特色,打造差異,形成中國葡萄酒特色,向世界整體推介,提升中國葡萄酒地位和知名度。
法籍釀酒師布魯諾•鮑瑪爾在演講中表示,在沙漠地區種植釀酒葡萄非常艱辛,首先要解決灌溉用水問題,目前所有的葡萄園都建在黃河沿岸以易于灌溉。除了灌溉難題,還有就是冬季的寒冷。
“有時候可以到零下40攝氏度,這樣葡萄藤會被凍死,剛開始對于我這樣沒經歷過這種情況的人覺得這是個大難題,現在我已經習慣了。每次采收過后接著就要做剪枝工作,以爭取最快的速度在寒冷氣溫到達以前進行埋土,放倒葡萄藤,然后埋于土下約50厘米左右。”布魯諾說。
其實,在烏海沙漠上種植葡萄也有很多優勢,用布魯諾的話說,灌溉和抗旱的兩個問題都解決了,這里是釀酒葡萄的天堂,因為這里沒有霜霉病、白粉病、霉變,所以不需要使用化學農藥,種植的都是有機釀酒葡萄。無病害低產量使得釀酒葡萄天然的濃縮而成精華,所以葡萄酒有獨一無二的風味。
值得一提的是,盤古智庫創始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部研究員易鵬雖未能達到現場,卻通過視頻發表觀點,稱應該發揮烏海的比較優勢,塑造在世界葡萄酒品牌中的形象。
據了解,世界沙漠葡萄酒論壇旨在分享、交流、探討世界沙漠葡萄酒產區、絲綢之路沿線葡萄酒的發展與共生。將世界沙漠葡萄酒概念從理論到實踐、從多個角度進行完整闡述與深入,使更多世界沙漠葡萄酒產區的葡萄酒品牌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自身產區的特性與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