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和中產階層的擴容,消費者對于酒的品質、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更加注重品牌消費,追求品味生活。由此可見,發揮品牌的核心引領作用,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提升,是酒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重要舉措。如今,集合優勢企業力量、打造知名產區已經成為酒企競爭的制高點,全面加強產區品牌建設、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和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酒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題中之義。
川黔產區,大手筆推廣
因受地域、文化、消費習慣等因素左右,白酒企業不會像啤酒企業那樣,單純地進行資金和品牌的輸出、合作就能加以整合,在地方政府支持和主導下的企業并購,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地方企業間優勢互補和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地方企業之間的兼并合作,成為催生“白酒產區”的一個重要推力。
2008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培育千億白酒產業”的戰略構想,中國“白酒金三角”也是四川省工業“7+3”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規劃。為了激活白酒產銷供應鏈,推進區域酒企的集群化發展,2010年1月20日,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酒類產品交易中心等18個首批“中國白酒金三角”重大項目在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開工建設。“中國白酒金三角”還借鑒“波爾多”品牌打造的成功經驗,著眼長遠,完善自身組織體系建設,于2012年5月30日成立了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在資源整合、品牌推廣、抱團營銷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同年5月底,由四川省經信委帶隊,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水井坊和沱牌曲酒等川酒“六朵金花”企業參與的“中國白酒金三角”歐洲行活動啟動,在倫敦等歐洲多個中心城市開展推介會、參加國際專業會展,借機把中國白酒推向世界。
此后,“中國白酒金三角”繼續以產區品牌帶動產業發展,創新行業價值鏈,為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搖旗吶喊,不少酒企因搭上了這趟“快車”而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與“中國白酒金三角”位置毗鄰,同樣位于長江名酒帶上的遵義產區,也通過搶眼的活動吸引著國內外消費者的關注。自2014年以來,“多彩貴州風,黔酒中國行”大型推廣活動在全國各大城市精彩上演。尤其是2016年在蘭州舉辦活動時,“黔酒全國營銷電商聯盟”、“黔酒全國營銷新酒商聯盟”簽約成立,這意味著貴州白酒向信息化、現代化、科技化邁出的一大步。
作為濃香型和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和聚集區,川貴兩省白酒銷售收入在全國占比44%左右,利潤在全國占比近60%。今年3月21日,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與貴州省釀酒工業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建立川黔兩省白酒行業聯議會、每年一季度輪流召開一次川黔白酒行業白皮書發布會、共同打造赤水河流域名優白酒主產區域品牌……
在供給側改革不斷走向深入、“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歷經十年的發展,“中國白酒金三角”與“遵義產區”強強聯手,不僅有利于推進產區品牌的集群發展和國際化傳播,而且有利于壯大濃香型、醬香型高端白酒產業基地,真正打造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白酒區域品牌。
黃淮名酒,彰顯生態價值
十年間,白酒行業格局悄然生變,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以蘇魯豫皖為主體的黃淮名酒帶強勢崛起。洋河穩穩占據行業三甲之列,古井貢發展穩健,今世緣、景芝、花冠、宋河等酒企表現搶眼。與川黔產區加大推廣力度形成對比的是,“黃淮名酒帶”完全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川黔產區形成“角力”之勢。
2015年,由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辦公室、華夏酒報社發起主辦的“中國黃淮名酒發展聯盟”在花冠集團成立,洋河、古井、花冠、宋河、今世緣、杜康、仰韶、口子、扳倒井等九家企業位列其中。聯盟的成立,是為了打造具有獨特產區風格的“黃淮名酒帶”,在這一平臺下,黃淮名酒帶企業可以通過主題論壇、宣傳報道、專家顧問等多種形式,在技術、酒體、營銷等諸多方面進行系統研究、集中攻關,為壯大區域企業實力找到新的出路。可以說,“中國黃淮名酒發展聯盟”的成立,打造了中國白酒產業內一個產區協作、產業共融的創新平臺。
由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全國糖酒會辦公室和華夏酒報社共同發起主辦的“解碼中國酒文化——黃淮名酒行”大型采訪活動同期舉辦,通過展現黃淮流域白酒企業的調整發展成效和先進理念,由業內專家解讀其增長主因,為廣大經銷商鼓舞信心,幫助其尋找、把握接下來的發展機遇。同時,通過數十家媒體的集中發布,為消費者樹立更強的白酒品質信心和文化信心。同時,采訪活動通過座談、參觀等各種形式,挖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素,展示了酒企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形象及案例,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宣傳效果,為行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葡萄酒產區,以“特”贏市場
在白酒產區如火如荼建設的同時,十年間,國內的葡萄酒產區推廣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十年前,國內葡萄酒企業嘗試小眾營銷策略,加強與消費群體的關注與溝通,葡萄酒工業旅游在各個葡萄酒產區獲得了主管部門的重視,國內葡萄酒產區的主管機構開展了葡萄酒旅游帶的切入和規劃等,彼時,行業和企業加大了消費者對葡萄酒品牌文化和消費文化的體驗和關注度,越來越多的國內葡萄酒品牌進入到體驗營銷的行列。十年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利好和小鎮建設的蓬勃發展,葡萄酒產區正以新的姿態、新的風度迎接國內外消費者的造訪。
寧夏產區葡萄酒企業頻頻亮相各種國際大賽,并抱得獎項,使得寧夏產區“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反哺式推廣模式日益奏效。如今,寧夏產區葡萄酒得到越來越多國內消費者的認可,而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國際聯合會主席郝林海提出的“小酒莊、大產區”的發展模式恰恰契合了賀蘭山東麓產區的發展實際。
“十二五”期間,寧夏從苗木種植、產量控制、釀酒工藝、產品質量、釀酒文化、銷售價格等方面進行全面規范和引導,寧夏產區不僅吸引了保樂力加、軒尼詩等國外知名葡萄酒企業進駐建基地、建酒莊,還“引進”了一大批國外釀酒師。與此同時,得益于寧夏獨特的釀酒環境和旅游資源,近年來,不少酒莊將葡萄酒旅游、觀光、投資等多元化的體驗方式引入其中,借助新媒體等創新推廣模式,讓消費者近距離感知產區魅力和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在古絲綢之路時進入中國,而寧夏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借助“一帶一路”的倡議,寧夏產區的“國際化”之路將更為廣闊。
與寧夏發展特色酒莊的路子不同,蓬萊的葡萄酒小鎮為蓬萊產區抹上了一縷亮色。為響應國家提出的特色小鎮發展規劃,多角度放大“葡萄酒+”新效應,塑造“文旅小鎮”新名片,處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核心位置——蓬萊產區的劉家溝鎮,明確葡萄酒及相關產業的功能分區,積極融入蓬萊“一帶三谷”世界頂級葡萄酒莊集群創建發展,不斷提升品牌形象和區域影響力。目前,劉家溝鎮全力招引小城鎮建設與高端地產開發項目,打造特色鮮明的小鎮綜合體。劉家溝鎮正與國內行業領先企業進行洽談合作,計劃投資20億元建設葡萄酒主題特色小鎮項目,包含葡萄酒文化核心區、游客服務中心、綜合園藝、濱海游樂、高端地產等多種業態,通過打造小鎮綜合體,完善特色小鎮宜居功能。
葡萄酒產區要強化基礎建設,也要“走出去”,讓更多的經銷商、消費者實實在在地品到葡萄酒,才有進一步合作和消費的可能。今年5月,以“來自國際葡萄酒城的芬芳”為主題煙臺葡萄酒巡展推介會已經舉辦了三季,通過產區整體品牌出擊,煙臺葡萄酒企業組團參加,聯合省級酒業協會參與,在全國市場進行巡展推介。推介活動舉辦三年來,各大葡萄酒企業通過在各個城市舉辦品鑒會等形式,讓當地葡萄酒消費者、經銷商和媒體,深度領略了煙臺葡酒的魅力。以知名的“煙臺葡萄酒產區”集體亮相,推廣產區形象,更有公信力和說服力,讓葡萄酒營銷真正地回歸到市場,回到消費者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