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經營+美好體驗
在體驗消費的大趨勢下,不同行業的強強聯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有業內人士指出,中糧名莊薈,依托中糧集團的品牌資源、產品資源、服務資源對接給遼寧省內優質的酒店餐飲品牌,可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雙贏。
在消費升級、消費個性化的趨勢下,消費者對場景消費的需求越來越高。產區故事、氣候風土等這些進口酒常規的推廣方式,顯然已經不能令大眾消費者“怦然心動”了。
今年年初,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了《2018年葡萄酒行業產量及七大趨勢預測》,其中,就指出品嘗葡萄酒的“奢華體驗”將成為一種趨勢。“在擁擠而狹小的品鑒室里品嘗葡萄酒已經過時了,更多的新奇體驗品酒服務被紛紛推出——比如,在波爾多酒莊或者在勃艮第采摘葡萄后,或者在新西蘭用魚叉捕魚之后,再品酒。在澳大利亞葡萄園中剛剛開放的巨型玻璃立方體被稱為“交替現實博物館”,美國的納帕谷不僅有了品酒列車,而且還有豪華酒店——不僅有可售的藝術品,還有音樂家在演奏音樂,大家可以在濃烈的藝術氛圍中感知、品鑒葡萄酒。
知萌咨詢創始人兼CEO肖明超表示,消費升級時代,在各個行業,面向大眾市場的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都已經過剩,中高端市場的服務卻很稀缺,對于葡萄酒行業,消費升級時代如何轉型?這就需要跨界合作,抓住中產階層對更高端、更健康、更舒適的消費體驗的渴望,把中高端葡萄酒消費根植于實體餐飲店面等,滿足具有“精選、精致、精英、精明”特征的精眾人群的美好生活體驗,建立有態度、有品質的消費方式引領價值的傳遞。
終端教育將成為競爭力
《2017年中國餐飲行業調查報告》顯示,2017 年,餐飲收入總規模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餐飲市場對整個消費市場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11.3%。在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趨勢下,餐飲消費逐漸由價格導向轉為品牌導向。
北京卓鵬戰略咨詢創始人田卓鵬認為,特色餐飲依然是人氣終端,是酒類品牌塑造的終端,在這方面,一些時尚酒品、飲料化酒品和年輕化酒品、中高檔酒品都可以把餐飲當做重點抓取對象。
廣東省的中喜酒業,已經開始“葡萄酒+私房菜+教學模式”的嘗試。中喜酒業新規劃的店面,除了葡萄酒銷售區域外,還設置了ISG國際侍酒師教室,還配備了私房菜的格式,客人可以選擇店里的高檔紅葡萄酒配私房菜。在中喜酒業董事長凌春鳴看來,之所以配備ISG國際侍酒師教室,是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葡萄酒經營者面對的最大挑戰并不是競爭對手的銷售能力,而是客戶的學習能力。
凌春鳴進一步解釋說,對于那些地位、收入和水平都比自己要高的終端客戶,他們可能對葡萄酒一無所知,但是能成功,肯定具備有超強的學習能力,而且往往深藏不露,一副不恥下問的樣子,實際上卻是絕對忽悠不了的。“對于中高端葡萄酒的經營者,如果靠過硬的專業知識折服他,就抓住了20/80原則中的20%,即每個企業80%的收入來自20%的客戶。”
場景營造增強粘性
有業內人士指出,一般而言,酒類消費者的年齡越大對品牌的忠誠度越高,依賴性越強,而年齡越低其復購率越低。要增加消費粘性,就需要給消費者提供時尚化、增強消費黏性的消費場景。
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表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滿足即時消費的需求是品牌面臨的新挑戰。成功的品牌必須尋求建立品牌與重要消費場景的深度關聯。 ”
正如近一兩年來火爆異常的精釀啤酒一樣,不少區域酒企推出精釀酒吧,向消費者傳遞的是高端優享的圈層消費理念,就像網絡流行語——“哥喝的不是酒,是寂寞”一樣。消費者越來越多地為創意休閑生活方式買單。
對于葡萄酒領域而言,傳統的餐廳、酒店,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場景營銷的改變,可以采用“餐廳+圖書+葡萄酒”的方式,酒店也可以變成葡萄酒的賣場,餐廳也可以滿足消費者更多的休閑需求,增強消費者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