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比起農耕歷史悠久的土地,隱藏了前世今生太多的秘密,過往的歷史讓河西走廊葡萄美酒成為了不朽傳奇。而祁連山純凈無污染、每年如期而至的雪水,晝夜較大的溫差,這一切讓甘肅的葡萄酒產業有了獨特的自然稟賦。在北緯38度這一葡萄種植“黃金緯度”上,一座座有機葡萄莊園猶如一串閃亮的明珠,將河西走廊過去的輝煌與未來的憧憬串聯在一起。
2010年,河西走廊釀酒葡萄種植面積14萬畝,產量3.3萬噸,銷售額8億元;截至2017年,種植面積已達31.01萬畝,掛果面積21萬畝,銷售額達9.72億元,創利稅1.15億元。可以說,甘肅河西走廊有機葡萄酒產業正逐步展現出其獨特魅力。
2018年9月18日,在葡萄酒之鄉武威舉行了“第二屆涼州文化論壇暨中國·河西走廊第八屆有機葡萄美酒節”,站在發展的節點之上,邀請了國內外相關行業領域的嘉賓齊聚在一起,品酒賞文,共同商討甘肅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發展大計,尋找在新格局下甘肅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之路。
武威市委副書記、市長 周偉 甘肅省政府副秘書長 賈寧
戈壁之上,葡萄美酒回味千年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印象中,挺立荒漠千年不朽的胡楊、行走于沙丘之上的駝隊商旅、高張于蒼茫碧海上的點點云帆,成為河西走廊留給人們的遙遠記憶。而武威作為河西走廊葡萄酒產區帶之始、中國葡萄酒之鄉,地處西北要沖,葡萄酒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讓人回味無窮。
河西走廊種植葡萄并釀造葡萄酒的歷史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
據史料記載,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曾頒布《涼州葡萄詔》,盛贊涼州葡萄“他鄉之果,寧有匹之者”,涼州葡萄酒“甘于曲米,善醉而易醒”。到了漢朝,張騫開拓絲綢之路以后,從大宛帶回的葡萄種子便開始在河西種植,中國的葡萄酒文化便從這里開始慢慢萌芽,并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成就了關于絲綢之路和葡萄美酒的不朽傳說。
本次“第二屆涼州文化論壇暨中國·河西走廊第八屆有機葡萄美酒節”就是一次美酒與文化的充分交融。在本次活動中邀請了卜憲群、毛佩琦等歷史文化大家;還邀請了李華、房玉林、王華、黃衛東等國內葡萄酒專家;同時也邀請了羅伯特·蓋德斯等國外葡萄酒專家。以歷史文化為紐帶,串聯起河西走廊古今葡萄酒發展的脈絡。
通過參觀了解到,近年來,借助“中國葡萄酒城”這一金字招牌,武威市從種植、釀造到營銷,全力打造葡萄酒產業鏈,大力加強軟硬環境建設,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知名葡萄酒企業來武威投資興業。
在積極培育甘肅莫高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原有葡萄酒釀造企業的同時,先后引進了山東威龍葡萄酒有限公司、甘肅紫軒酒業有限公司、上海久石紅葡萄種植有限公司、甘肅北冰紅葡萄種植有限公司、甘肅夏博嵐葡萄種植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葡萄酒企業落戶武威。莫高酒城、威龍酒堡等一批集科研開發、葡萄酒文化展示、休閑娛樂、生態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特色葡萄酒莊園應運而生。
與此同時,武威市積極支持企業發展葡萄基地建設,打造規模效應。武威市已建成莫高黃羊河、涼州區威龍清源基地、久石紅清源基地、皇臺新地灘、民勤蘇武鄉橙槽、蘇武葡萄莊園、夏博嵐國外葡萄良種基地、石羊河大灘園林場等一批有規模、高標準的優質釀造葡萄基地。目前,武威市特色林果基地總規模達到155.58萬畝,其中釀造葡萄基地面積達26萬畝,釀造葡萄栽培面積占全國13%、全省84%。武威市現已投產葡萄酒企業7家,產能達到10.1萬噸。
千年已過,今非昔比,如今在“一帶一路”的引領下,河西走廊的葡萄酒產業進一步得到發展,葡萄酒人回歸歷史、挖掘文化內涵,將人文背景與葡萄酒歷史文化背景以及旅游資源充分相結合,順著千年之前的絲綢之路,全面打開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文化發展的新藍圖。
祁連山下,河西走廊續寫新篇章
天賜神韻,賦予河西走廊釀酒葡萄最佳光、熱、水、土的自然秉賦;往事千年,葡萄美酒的傳奇佳話依舊在河西走廊上回蕩。河西走廊的獨特自然條件,孕育了這一地區葡萄酒產業的萌發和發展。
河西走廊地區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比地處同維度的法國波爾多多出1000多個小時;有效積溫達到1500小時以上,晝夜溫差在15度以上,這使葡萄糖酸比處于最佳狀態;氣候干燥,年降水量100多毫米,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同時,河西走廊的土壤多為灰鈣土、荒漠土、灰棕土和棕漠土,礦物質、微量元素豐富,土壤結構疏松、空隙大,極利于葡萄藤根系的生長。如果說光照、溫度、降水、土質還不足以說明河西走廊產區的優勢的話,那么,祁連山清澈潔凈的冰川融水所澆灌著的葡萄園則獨一無二。
1999年10月,參加全國第五屆葡萄科學討論大會的33名高級專家一致認為:以武威地區為代表的河西走廊,是全國生產葡萄酒的最佳區域之一,是最有希望釀造綠色有機葡萄酒的地方。2010年9月,美國、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意大利、智利和新西蘭等7個國家的11位從事葡萄酒育種、栽培、釀造加工的專家,在對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的釀酒葡萄基地、葡萄酒生產企業進行考察后,也一致認為:甘肅河西走廊是生產葡萄酒的理想產區之一,是生產有機葡萄酒的最佳產區之一。所以有人這樣形容:“在中國,如果是一枚理性的葡萄,由它來選擇自己生長的地方,那么毫無疑問,首選是甘肅的武威乃至河西走廊。”
從2010年《甘肅省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到2014年《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的出臺,再到2015年和2016年分別出臺的《關于促進全省葡萄酒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支持全省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意見》,在政策上全力支持甘肅河西走廊葡萄酒產區的發展。
現如今,在本著適宜生態發展、循序漸進、打造龍頭企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結合等原則,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帶正在逐步向前推進。通過舉辦像武威葡萄美酒節等一系列大型葡萄酒文化活動、評比活動、學術活動,讓國內外專家評委以及消費者充分了解河西走廊產區的葡萄酒,同時,建立地理標志保護機制,開發河西走廊特色葡萄酒品牌、打造特色產品。甘肅酒類商品管理局局長、甘肅省葡萄酒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河西走廊有機葡萄美酒節組委會秘書長陳浦說:“現如今,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支持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合力,使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再次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機遇。”
當然,順境之中總有逆境,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還有很多困難和問題需要解決,以困難和問題為導向,研究經濟新常態下葡萄酒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穩定增長的策略、措施,迫在眉睫。這就需要建立系統化解決機制,同時還需要“走出去,請進來”,借鑒先進經驗,把這一產業發展得更好。以本次在武威舉辦的葡萄美酒節為契機,再一次將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最新的發展方向和成果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也讓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得到了更多的建設性意見,并將西北戈壁大漠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悠久歷史完全展現在大眾面前,對河西走廊葡萄酒的推廣和行業的發展再一次起到了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