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山西·杏花村)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在山西汾陽杏花村落下帷幕。此次大獎賽在規模、評委規格、參賽樣品等方面都堪稱歷屆之最,備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9月6日,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組委會公布了大賽評選結果,中國以超200枚獎牌榮登世界榜首。其中,牛欄山、李渡、汾酒、金六福等中國白酒榜上有名,這對于中國白酒而言,既是重要的肯定,又是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中的里程碑。
酒界“奧斯卡”的權威與榮耀
1994年4月,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獎賽(Concours Mondial de Bruxelles)由路易·哈弗(Louis Havaux)創建成立,5年后烈性酒也被納入比賽。到2013年,烈酒已經成為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獎賽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簡稱CMB烈酒大賽)也正式從酒類賽事中剝離出來。自此,CMB烈酒大賽發展勢頭迅猛,并逐漸發展為成功的國際級酒類賽事,至今已經成為世界三大頂級賽事之一。
今年在山西汾陽杏花村舉辦的2019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迎來了20歲的生日,從最初的近百款樣品到今年突破千款、涵蓋59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樣酒,CMB烈酒大賽證明了自己的行業地位和影響力。CMB烈酒大賽先后多次探訪中國白酒產區,印證了中國白酒在國際上不斷走高的烈酒地位。
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獎賽組委會主席卜度安·哈弗表示,中國在世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話語權逐步增強,這對中國白酒“走出去”的助推作用非常大。之前對世界烈酒潮流影響較大的是威士忌和朗姆酒,而下一個影響世界烈酒潮流的一定是白酒。
今年的CMB烈酒大賽在樣品規模上也創下歷史之最,共有來自全世界59個國家和地區的1750款酒品參賽,其中中國參賽樣品多達623款,同比2018年增長34%。在參賽樣品類別上,以“中國白酒和韓國燒酒”為代表的品類占據了整體參賽樣品數的35%。而代表著國際烈性酒主流消費的“朗姆酒和巴西卡莎薩”(20%)以及“白蘭地”(12%)分別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
具有酒界“奧斯卡”之稱的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自創辦之初就秉承三大使命:為消費者提供質量可靠的產品背書;為生產者和銷售者提供一個眾所周知的推廣工具,品牌賦能;推廣賽事主辦地和多元的烈酒文化。
賽中,主辦方會對評委打分偏差進行統計控制,如果某位評委的打分離心率過高,將不會被邀請出席下屆賽事。賽事全程盲品,且所有樣品酒的倒酒工作都在后場進行,評委無法提前知曉所評審酒款。品鑒過程嚴謹科學,獲獎比例不超過30%。賽后,賽事組特設監控系統,所有比賽結果接受比利時王國聯邦經濟服務辦公室的年度監控,并接受比利時王國和歐盟的雙重認證。
根據CMB烈酒大賽的基本規則,所有參賽樣品都是盲評的。由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評委分組進行品評,來自不同工作背景的評委們被劃分在一起,且同一小組的任意兩位評委不會同乘一架航班,以避免在品評期間相互影響。此外,評委們品評酒品的數量也被嚴格控制在每天35款以內。
值得注意的是,賽后抽檢環節,賽事組委會保留從市場上不預知抽取酒品,并由第三方國家級權威機構再次檢測參賽酒品一致性的權利。一旦發現存在不一致的現象,獎牌資格取消并在未來3年內無法參加比賽。
中國白酒閃耀世界
CMB烈酒大賽經過為期5天的嚴格評比,旨在甄選出最具有品質保證的優秀產品,分別授予被行業和市場廣泛認可的大金獎、金獎、銀獎、有機烈酒獎章(Organic Spirits Trophy)四項大獎,并對表現最為優異的烈酒樣品授予“Revelation of the Spirits Selection”的最高稱號。
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以600多款參賽樣品數占了整體參賽總數的1/3,同比2018年增幅高達134.2%,在大獎賽公布的評比榜單中同樣取得了非凡成就。
2019(山西·杏花村)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中國大陸地區勇奪191枚獎牌,其中大金獎11枚、金獎95枚、銀獎85枚,中國臺灣也獲得大金獎4枚、金獎10枚、銀獎17枚的好成績。從2016年的27款產品獲獎,到2017年的47款,2018年的88款,再到今年以超200枚獎牌榮登世界榜首,可以說,中國烈酒在CMB大賽上的獲獎總數直線攀升。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大獎賽所產生出的48枚大金獎中,中國地區就整整占了30%的比例,領軍級別的優質樣品基數成就了同樣傲人的評比結果。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獲得此次大獎賽的獎牌,對企業而言有著怎樣的意義?
首先,大獎賽自創立以來,積累了一批國際化、代表著世界一線水平的專業評審團隊,包括行業專家學者、酒類專業記者、經銷商、進口商、職業買手代表等多種身份。與眾不同的評委構成也讓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成為最具市場前瞻性和傳播性的世界級烈酒大賽。評委中酒類專業記者所占比重較大,他們能夠從行業角度對參賽樣品進行深入分析,不少評委更是對參賽樣品進行了相應報道,這正是烈酒大賽傳播性的由來。此外,有著職業買手、侍酒師、進口商及經銷商等工作背景的評委則保證了獲獎產品在口感、工藝和色澤等方面極具市場前瞻性,因此,獲獎產品多會得到市場及消費者的青睞。這也印證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獎賽組委會主席卜度安·哈弗所說的,要讓84名國際評委成為中國白酒的使者。
據卜度安·哈弗透露,不少采購商對白酒有著十分強烈的興趣,并希望以大獎賽為橋梁,在未來實現與中國酒商的合作,共同助力中國白酒國際化。
其次,大獎賽評委陣容強大,包括了雅文邑行業協會主席,法國美食界富有盛名的達荷茲家族傳人馬克·達荷茲,法國讓薩克酒類實驗質檢中心總經理、葡萄酒和烈酒學者奧利維爾·查普特,世界重量級威士忌專家、16本威士忌暢銷書作家、“雙耳小酒杯執持者協會”會員(Keeper of the Quaich)多名尼克·羅斯克羅等重量級行業人物。科學的評委陣容確保了賽事的文化多元性和市場的多樣性。
多元化的評委構成并非僅僅代表著市場和趨勢,他們還代表著巨大的行業影響力,并推動國際烈酒產業的變革和創新。
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組委會總經理提艾利·漢斯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距離2015年CMB烈酒大賽已經4年了,從全球范圍看,包含媒體在內的社會各界越來越多地談論起中國白酒,每年8月9日的‘世界白酒日’也印證了這一趨勢。對于CMB組委會而言,這不僅僅是一項國際賽事的成就,更是探索本土烈酒帶來的世界酒業的融合與發展。”
自2012年以來,不少中國酒類企業都開始把國際化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經過多年的耕耘,無論是產品、品牌,還是營銷、渠道,中國企業通過不斷的自我強化,逐步得到世界的認可。此次大獎賽的耀眼成就,就是最有力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