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趨勢愈演愈烈,3月9日、12日、16日以及18日,美股連續4次出現熔斷,國內A股也跟著下跌,當所有人都為經濟發展“冷”思考的時候,國際啤酒行業動作頻頻,無論是競合還是謀變,都吸引了行業的關注。
The COVID-19 virus is spreading rapidly all over the world. While fears of a protracted coronavirus-induced recession have taken hold, the US stock market crashed four times and Chinese A shares have also declined sharply. When everyone is pessimistic abou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beer p s are on the move, attracting industry attention.
Big p s accelerating global Expansion
國際啤酒巨頭加速全球產業布局
Since 2019, the main international actors have acted frequently. Asahi acquired the Australian business of AB InBev; AB InBev is exploring the Beyond Beer segment in the Chinese market; Heineken is looking for growth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fter selling its Chinese assets to China Resources Beer; Carlsberg non-alcoholic beer continues steadily, with a 7% increase in sales……
Some experts have said that the life of imported beer in 2020 may not be too good and that it will enter a "tough battl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在國際市場,就國際幾大啤酒巨頭而言,近日,朝日啤酒集團獲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有條件批準,以160億澳元收購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的澳洲業務。
作為日本最大的啤酒生產商,朝日啤酒集團曾在財報中提及將發力全球高端啤酒市場,并加速海外并購的戰略。據悉,澳大利亞目前是朝日在歐洲市場以外的第二大市場,在買下百威澳大利亞區業務后以后,朝日一方面能夠獲得這些品牌的經營權,更重要的是,能幫朝日旗下最大的啤酒品牌SuperDry(超爽)拓展澳大利亞市場渠道。
雖然剝離澳洲業務是為了助力百威亞太的上市,但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廠商,百威英博近幾年的表現顯得有些“不務正業”,在相繼收購葡萄酒、能量飲料、含酒精氣泡水、氣泡果汁、伏特加、朗姆酒及電商等多家公司后,百威英博又“盤”上了蘇打水。
盡管多元化賦能拉動了百威英博的業績增長,但百威亞太(01876)近期的表現卻不容樂觀。4月3日,百威亞太延續跌勢,盤中低見18.42港元,刷新上市新低,今年累計跌幅已達30%。對此,摩根大通銀行發布研究報告稱,下調其盈測6%~12%,預計百威亞太今年銷售將倒退5.8%,至明年則反彈16.5%
與百威英博“跨賽道布局”不同,喜力則更“專心致志”。
在把中國業務交給華潤后,喜力的戰略目標瞄準了全球市場。據年報顯示,2019年,喜力品牌銷量同比增長8.3%,迎來近十年的最好業績。其中,喜力品牌在巴西、墨西哥、南非、尼日利亞、英國、羅馬尼亞和德國等40多個市場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巴西目前已成為喜力品牌全球最大的市場。
相比之下,嘉士伯啤酒略不爭氣。2019年,受英國、印度等市場的影響,嘉士伯啤酒銷量下降3%。不過,1664白啤在多個市場都表現出色,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銷量增亮彼近50%,其全球銷量也增長2%,但增長幅度都不如2018年。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的一年,嘉士伯集團的無醇啤酒穩步向前,銷量增長7%。并且在中國市場也實現了啤酒銷量有機增長8%,收入增長了19%。對于2020年,嘉士伯集團表示將側重精釀業務、無醇啤酒和亞洲地區的業務。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響,嘉士伯已擴大成本削減計劃,并暫停對2020年的業績預估。
此外,墨西哥啤酒巨頭莫德洛集團也宣布,將暫停生產向全球180個國家出口的科羅娜和其他品牌的啤酒。德國釀酒協會也在近期表示,疫情對德國1500家釀酒廠造成嚴重沖擊,近6000種傳統德國啤酒的釀造受到威脅。
有專家表示,2020年國際啤酒的日子恐不太好過,下半年將進入“硬戰”。
Imported beer suffers from domestic beer competition
進口啤酒遭受國產啤酒擠壓
The sales channels for imported beer in China are mainly night clubs, supermarkets and high-end restaurants. The p s generally adhere to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high value and high profit", bu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aptation of the domestic beer, beer imported under the "high end" banner can be scrambled.
具體到中國市場,進口啤酒也呈現出量額齊跌、業績下滑、盈利疲軟的態勢。
4月3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2020年1~2月酒類進口統計分析》。分析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內啤酒進口量7256萬升,同比下降22%; 進口額9050萬美元,同比下降14%。
從各進口來源地的表現來看,比利時取代德國、墨西哥躍升榜首,量額增幅高達58%,均價持平;德國量額呈現兩位數下降,排名第二;韓國超墨西哥位列第三,量額增幅均達47%;而墨西哥受均價上漲,量額降幅達7成的影響,市場份額跌出三甲。英國則是十大進口來源國中,漲幅最高的國家,量額同比增長84.35%和107.19%。
總體來看,啤酒量額跌幅較2019年全年跌幅有所擴大,這也是繼2019年進口啤酒首次出現“雙降”后,繼續呈現出量額回落的態勢。
“現在,進口啤酒和國產啤酒的成本差異、品質差異都不大,加上啤酒屬于一個笨重、低值、保質期相對比較短的品類,所以進口啤酒本身并沒有太多的競爭優勢。”知名營銷專家方剛表示,近些年,啤酒行業的工業化改造相對徹底,其生產工藝、原材料的通用性很強,這決定了啤酒的地屬性不高,不像葡萄酒、白酒離開產地就沒有了靈魂。因此,他預計未來進口啤酒的下降趨勢將進一步延續,產業規模將面臨5%的發展瓶頸。
如果說進口啤酒還在經歷“寒冬”,那國產啤酒的“春天”已然來臨。
從近期國產啤酒巨頭紛紛發布的2019年年報來看,幾乎都實現了業績的高速增長,青島啤酒的凈利增幅更是創下近10年來新高。國產啤酒的業績飆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產品結構的調整,尤其是高端化的產品極大地拉動了國產啤酒的業績增長。
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口啤酒在我國的銷售渠道主要是夜場、商超和高端餐飲。從定位來看,普遍堅持“高價值高利潤”的戰略定位,但近些年,隨著國產啤酒的調整發力,打著“高端化”旗號的進口啤酒或被國產啤酒洗牌。
隨著中國疫情控制的向好,消費逐步恢復,加上夏季消費旺季的臨近,有證券分析師表示,啤酒行業可能會加強線上銷售體系的建設并加大促銷力度,從而對沖行業下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