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樹國:葡萄酒行業觀察家、評論家、作家、詩人;國家一級品酒師(高級);葡界論壇創始人 ,中國葡萄酒大咖群主席;中國紅酒網創始人
我是一個老媒體人了,至少從80年代末在女友雜志社做編輯記者到現在已有30多年了,說這句話我還是有資格的。
一直呼吁行業抱團發展,但我覺得行業媒體也要抱團。這件事雖然比較難,但還是要呼吁。
簡單說,行業媒體(傳統媒體+自媒體和公眾號)應該是對行業相關的產業、市場、政策等發生的新聞事件做出最及時的相應報道,不在于篇幅長短,卻在于對行業本身呵護、扶持、彰揚的立場、態度與溫度,讓人們看到一個媒體的氣度和胸懷,責任和擔當,從而做到真正的客觀,公正,這才是媒體。
而有一些行業“媒體”,只抱著為自己客戶服務的心態,各自為政,經營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為自己客戶服務并沒有錯,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本能,只是,這類“媒體”各玩各的,居然在行業內還形成了競爭對手,我們發現,任何一家媒體主辦的活動,另外媒體鮮有為之報道宣傳的,哪怕一個短消息,生怕為人做了嫁衣。這就過了。在行業中這樣以鄰為壑,唯以自身利益為大,行業公益絲毫不為,這樣的“媒體”認真來說已經不是媒體,完全就只是一個廣告平臺了。
新聞是沒有版權的。可為什么會弄成這個樣子?
就拿我們葡界論壇來說,三年,22屆了,有一些媒體一直在大咖群潛伏著,從沒有見發過一篇新聞,微信都沒有發過,真讓人感到有些悲哀。22屆論壇,單參加的大咖嘉賓就有195人次,這些人的思想智慧對行業做出的貢獻本身就值得尊重,不應埋沒。再說了,你既然一直蹲在群里不離不棄,應該說還是關注著我們論壇的動向,愿意享受大咖們精彩紛呈的討論,從中學習到點什么,這樣看,起碼客觀上你其實也是一直在見證著葡界論壇的發起和發展,可是為什么就不能傳播傳播,為推動中國葡萄酒行業愈來愈向好發展加把力、添把火呢?大咖們不是你的競爭對手吧?推廣他們的思想、見地何樂不為呢?
一個媒體,特別是行業媒體,有沒有能力對公益論壇作出點解讀是一回事,可是連客觀報道一次都沒有,還稱什么媒體?依我看,充其量就是一個公司媒體而已,談不上是媒體公司!
只說當下這場洶涌的疫情下舉辦的第22屆葡界論壇,這個極特殊的時期,《華夏酒報》《國際商報》,《糖酒快訊》,他們對行業與產業、市場與消費者有益的東西做出的及時報道,就是有擔當、有道義、有責任的生動表現。這并不是說不予報道的行業媒體就沒一點擔當,我強調的是,一個行業正能量的聲音總是多多益善。
我沒有權力去要求別人,但作為一個老媒體人,從記者、編輯、總編輯一路過來,我知道媒體與行業事件、媒體與媒體之間,應該撇開間隙、擯棄嫌隙、推倒壁壘,共同協作發展,才是行業幸事!
葡萄酒于我國是一個朝陽行業,它太年輕羸弱了,我們媒體如果像個家庭一樣,同心協力運作起來,相互呼應,蔚然成勢,在把中國的葡萄酒行業、產業、市場迅速送上高速公路的奮然前行中,就一定會具有更大的能量。
行業抱團,應先從媒體開始。
董樹國個人簡介:
董樹國,葡萄酒行業觀察家、評論家,暢銷書作家、詩人;國家一級品酒師(高級);葡界論壇創始人 ,中國葡萄酒大咖群主席;中國紅酒網創始人;老董白茶創始人;深圳葡界論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百度新聞人物;
香港酒業總商會專家顧問;
2019國際葡萄酒(中國)大獎賽評委(IWGC)。
2015中國食品流通行業“年度人物”;
2016深圳改革開放35周年“酒業引領人物”;
2017中國食品行業“功勛實業家”;
2018中國葡萄酒行業“媒體影響力人物”
WTO中國市場開放15周年“中國進口酒百大功勛人物”。
“葡萄酒互聯網營銷”的倡導者、實踐者和思考者;
在許多重大葡萄酒論壇上受邀做主旨演講嘉賓;
多次作客和接受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華社、中國日報、第一財經日報等專訪;
出版書籍《瘋狂的葡萄樹》、《酒逢知己》、《紅酒事典》(精裝本為《葡萄酒事典》)等8本,主編《論道中國葡萄酒》第一、二卷。其中《紅酒事典》再版印刷13次,發行量超過45萬冊,作為暢銷圖書,創造了中國葡萄酒類書籍單本發行第一的記錄。
其本人被河北省地方志《任丘市志》作為文化名人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