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3-25日舉辦的第29屆中國(深圳)國際名酒展期間,《華夏酒報》將聯合科通展覽共同打造“首屆中國白酒國際化論壇”,論壇將廣邀白酒行業領軍人物,把脈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新趨勢和新挑戰,共商中國白酒全球化機遇······
當我們都在關注白酒股終于“起飛”時,“隔壁的隔壁”航空股已經全線飄紅很久了。促成航空股呈上行態勢的背景是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要有序增加國內國際客運航班。于是,我們看到,隨著這兩個月國際民航穩健恢復,國際間的往來交流也開始逐步擴大。一些酒類企業開始走出國門,探索更多國際合作的發展方向。
9月29日,第六屆國際展望大會(巴厘島2022)主論壇在印度尼西亞舉辦。來自中國的白酒“紅西鳳”不僅是本屆大會首席合作伙伴、官方首席指定用品,還因高端的品質、醇香的口感被印尼總統博物館和巴厘島博物館永久珍藏,成為白酒綻放國際舞臺的又一典范。
今年年初,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白酒國際化的節點已經到了,進程會加速,也會提速。尤其是未來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構建上,白酒文化可以彰顯更多的力量。
“中國酒,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也是讓人高興的一個酒精飲料。只要喜歡中國人的外國人,他們都非常愿意去喝中國的白酒,表示對中國人的尊重。”科通國際展覽(廣州)有限公司董事長賈燕平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白酒在世界上,不僅僅在銷量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并且通過烈酒崛起也帶動了品類向前發展。
“世界都在關注中國白酒,中國白酒也有實力和底氣去走向全球化的市場。這樣其實給了很多白酒企業一些機會,除了頭部企業有資金實力去做國際市場,其他酒企只要是想做中國白酒國際化,也是有機會走出海外的。”賈燕平說道。
的確,《華夏酒報》記者曾走訪世界一些烈酒國家,發現他們對中國白酒有著天然的好奇感,比如釀造原料有哪些,分多少種類,工藝有什么區別,和本土烈酒相比,風味特征又表現如何······大體來看,在外國消費者眼中,中國的白酒是多品類化的,他們在品鑒或者購買時更偏向于飲用的適口性。
“我們不希望中國的白酒‘出口’到免稅店又‘回流’回來了,我的想法是要讓全世界78億人口中18歲以上的消費者,每一年都能喝到中國的白酒,并進入他們的生活方式。”賈燕平表示,她已經計劃好要去東南亞、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地去做專業、大型、有影響力的白酒展會。
“目前只等疫情結束,我們就會陸續把中國白酒帶去有生產和飲用烈酒的國家,或者有地緣優勢的周邊國家。”賈燕平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如果一些國家沒有飲用烈酒的習慣,也可以進行白酒推廣,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餐酒搭配弱化酒精的刺激感和灼熱感,同時放大花香、果香等外國消費者喜歡的風味,比如用中國白酒替換搭配甜點的葡萄酒、白蘭地、利口酒或雞尾酒。
“在西方人的生活方式里面,一般配甜點要喝甜酒或其他高度酒,如果白酒能完成‘口味’培養,外國消費者是每一餐都可以喝白酒的。并且濃香、醬香、米香、清香等不同香型的白酒都適合。只要是我們品牌宣傳夠國際化,品質有保障,外國消費者要看到的是有品質的和在國際上有品牌地位的白酒。”賈燕平指出,打造中國白酒國際化的路徑不僅僅只有參加國際化的酒類賽事,更應該走進餐飲搭配的專業賽事。
“比如說,法國的博古斯世界烹飪大賽。其實,海外很多國家都有餐飲比賽,我們可以把白酒‘放’進去,做成一個最佳搭配的酒精飲料。這樣白酒就有機會進米其林三星餐廳,或者其他一些高端西餐廳。不要只是進中餐廳,因為到中餐廳里的大部分還是中國人,我們想賣給西方人,讓各種皮膚的人都喝起中國白酒來。”賈燕平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除了嫁接餐飲渠道,中國白酒還可以走進更多海外的酒類消費場所渠道,比如酒吧、商超、免稅店等。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渠道,就是我們直接跟進口葡萄酒商、烈酒商或者企業進行資源互換合作,比如把海外的酒進口到中國,然后借助他們在海外的渠道銷售中國的白酒,當然還需要相關的培訓教材做配套,然后也配上當地的中國銷售人員一起去做這個事情。白酒跟葡萄酒不要搞成競爭關系,要搞成合作關系,因為無論在西方人的餐桌還是中國人的餐桌,都把它們融為一體,這樣的話,白酒就可以實現覆蓋全球市場。”賈燕平如是說。
盡管疫情讓白酒國際化停滯不前,但白酒企業們依然在積極嘗試“破圈”兒。到底怎么“破”,或許我們需要換個思路。據賈燕平透露,在11月23-25日舉辦的第29屆中國(深圳)國際名酒展期間,《華夏酒報》將聯合科通展覽共同打造“首屆中國白酒國際化論壇”,論壇將廣邀白酒行業領軍人物,把脈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新趨勢和新挑戰,共商中國白酒全球化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