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間,白酒“出海”的案例并不算少,不過近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白酒走出國門放慢了腳步。時至今日,中國白酒在“海外”的現狀到底如何?
近日,《華夏酒報》微信公眾號刊發了《白酒“出海”,也許可以換個思路······》(點擊文章閱讀原文)一文后,引發了酒圈兒的熱烈討論和高度關注。其中,就有讀者給我們留言說:“中國白酒想要走出國門,就要參考國外的方式,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
的確,參考進口葡萄酒、威士忌的在中國的“成長”之路,白酒想要暢銷“全球”確實需要多“接地氣”。
事實上,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之路可以追溯到1915年。百年間,白酒“出海”的案例并不算少,不過近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白酒走出國門放慢了腳步。時至今日,中國白酒在“海外”的現狀到底如何?
《華夏酒報》記者海采了在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韓國等地的華僑華人,他們有的是酒商,有的是白領,有的從事科研工作,有的在做邊境貿易。但作為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親身參與者,他們對中國白酒的海外“生存”更容易感同身受,或許他們的觀點與看法也能為中國白酒“出海”啟迪出新的“火花”。
在德國從事科研的趙博士,是位來自酒窩子的川娃子。據他介紹,白酒在德國基本只出現在中國超市里,德國本土超市幾乎難覓蹤影。
“德國也是傳統的酒類消費大國,酒種非常多,中國白酒如果不做普及和推廣,很難有市場,因為德國人都不懂。”趙博士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般跟中國人關系比較好的德國人,或者說有一些中國人好朋友的德國人才會知道白酒,知道茅臺。
“我們實驗室的同事,還有外面關系好的德國朋友,我都請他們喝過茅臺。”趙博士笑著說,請他們喝茅臺的時候,自己會和大家普及一下背后的白酒文化,以及茅臺的價值和其在中國白酒的地位。
“通常跟他們講了之后,他們反而都覺得茅臺很好喝。而且基本上都是屬于后續可能自己也會買了再喝的那種感覺。”趙博士告訴記者,德國人對中國白酒并沒有天然的好感,需要普及背景知識再來飲用才行。不過320歐元一瓶的售價對普通德國消費者來說,容易讓人望而卻步。
(上圖由受訪者提供)
“茅臺近兩年在德國的價格不僅‘水漲船高’也有點‘一瓶難求’。聽說是因為國內市場的消費水平上來了,導致出口的量額減少了。”趙博士表示,但相對其他酒種,茅臺的確更容易被接受,也是因為其口感絲滑,有喝了不上頭,酒后身體舒適度佳等特點,所以有時候喝完,茅臺的瓶子會被同事們拿回去做收藏。
值得關注的是,白酒價格在海外市場居高不下的還有韓國。
作為中國白酒第一大出口國,再加上地緣優勢,韓國消費者對中國白酒來說并不陌生。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白酒出口到80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轄區以外,韓國是白酒出口量第一大市場,出口量為0.55萬千升,占比達31.92%。
“在韓國最廣為人知的白酒是煙臺高粱酒和茅臺酒。前者在飯店消費,一瓶500毫升的煙臺古釀需要200-300元人民幣,而后者價格高達6000元人民幣。”在韓國留學而后工作的畢女士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盡管出口量看上去挺大,但其實在韓國能喝到中國白酒的地方也不算多,只有在韓式中餐廳和燒烤店才能喝到。
“不過,在韓國一般喝的燒酒度數是17-18度左右,而白酒的度數很高,大多數韓國人還是很難喝習慣。”畢女士指出,盡管喝不習慣,但白酒因為價格過高,所以在韓國被定義為高端酒。給韓國消費者的印象也是高級飲料和昂貴的高端酒的感覺。
“最近白酒在韓國的人氣越來越高,雖然有實感,但也不是容易接觸到的酒。”畢女士如是說。
“中國白酒在俄羅斯市場的生存空間比較不樂觀,超市里也很少有賣的。有的話也是在中國超市或者中餐廳。”在俄羅斯從事邊境貿易的長達10年的滿先生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白酒是很難進入俄羅斯人的生活飲食中的,一是因為俄羅斯飲酒文化根基雖然深厚,但伏特加基本是不二選擇;二是因為在口味上,白酒與伏特加相比有巨大差異,雖然香型更加多元化,但味道過于復雜,不如伏特加純凈、清冽。
“無論是配香腸、配奶酪,伏特加都是固定搭配的佐餐酒,而且即便是年輕人,伏特加也可以兌著果汁喝,所以在俄羅斯的超市里伏特加絕對是最暢銷的產品,其他就是葡萄酒和啤酒。”滿先生告訴記者,即便是風靡全球的日本燒酒、清酒在俄羅斯也是不溫不火,基本只出現在日料店或日式超市。
“白酒想要進入俄羅斯市場,感覺光靠市場推廣和宣傳不太行,恐怕還要在口感的度數上做讓步。”滿先生建議道。
與滿先生有同樣觀點的還有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酒商鹿先生。
“現在加拿大的酒水市場,基本上都讓韓國酒壟斷了,連日本酒都競爭不過。當下,加拿大人喝燒酒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非常風靡。消費者到我們店里購買酒水時基本都會問有沒有燒酒,從來不會問有沒有中國的白酒。”鹿先生表示,酒精飲料的消費不僅僅是一個產品的問題,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是一種文化輸出。
“韓流文化在加拿大盛行,一些電視劇、文學作品經常出現韓國人喝燒酒的場景對消費者心智占領十分有益;再就是韓國的燒酒在海外宣傳也多,他們的留學生、商人和朋友聚餐時,都愛分享燒酒。最重要的是,燒酒在迎合國外消費者上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不僅度數比較低,口味兒還很多元化,酸奶味、葡萄柚味、香蕉味等應有盡有,基本國外消費者喜歡的口味兒,燒酒都涉獵到了。”鹿先生指出,反觀中國白酒,基本上都不愿意根據國際市場做一些自我調整。那對消費者來說,不符合需求,自然也沒有消費的沖動和欲望。
“其實,國內主流白酒品牌在加拿大都能看到和買到。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西鳳、古井貢、二鍋頭都有,只是消費斷層非常厲害。購買者多數為年齡較大的華人,他們有思鄉情結也有喝白酒的習慣,但是二代或者土生土長的年輕一代對白酒基本都在say no。”鹿先生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如果白酒不做出改變,在加拿大市場的生存只會愈發“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