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特砥礪奮進,行穩致遠之“真抓實干·勇立潮頭”》系列二
剛下過雨,空氣里的水汽還帶著一絲涼意,走進工房,巨大的噪音席卷耳蝸,撲面而來的熱氣令人眩暈。馬智興穿梭在縱橫交錯的行列機設備之間,有條不紊地在供料機上開展檢修工作。
“小馬,帶上工具來行A。”
“好的,查師傅。”
高中時的馬智興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本應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坐在溫暖的教室里大聲朗讀著《滕王閣序》。但是身為家里的長子,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讓弟弟完成學業,他無奈放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去金盾技術學院學習維修技術。
雖然他沒有繼續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但他在技校刻苦學習,很快就掌握了維修技藝,并考取了中級技工維修等級證書,開始和成年人一起披星戴月,在社會上奔波。學成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機修學徒工。雖然勤奮工作,但微薄的工資卻無法養活自己,更無法幫助家里。干了不到兩年,他轉戰工地當小工,雖然工資提高了,但是工作很不穩定,一到冬季就沒有活干,干著急。
在2017年10月,馬智興的生活迎來轉機。當時伊力特玻璃制品公司稀缺人才,面向社會招工,在好友的介紹下,馬智興抓住機遇,順利通過面試,成功走向第一個正式的崗位——行列機制瓶工。
在班長王彥林和維修師傅查良輝的眼里,馬智興很不一樣,他工作中的細致與耐心,都讓大家感受到了“敬業、精益、專注”的工匠精神。
“我第一次見小馬的時候,他留著個小平頭,感覺他身上有股韌勁兒。”王師傅說道。
剛進入工作的馬智興,跟著當時的班長王彥林學習制瓶的工藝流程。或許是提早進入社會的他看盡了生活百態,面對新的機遇,他格外珍惜,跟著經驗豐富的師傅們認真學習技術,一起打油、檢查瓶子缺陷、換產品、調機子。
“最初他來到我們制瓶車間時,就屬他工作最認真。去檢修的時候,他就守在我們身邊,幫我們遞工具,遇到一些問題,也會主動問我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查師傅說道。
有一年,突遇搶修爐子,馬智興憑借多年學習維修的技術幫助其他維修工一同搶修,其間表現突出,當時的車間主任推薦他成為一名制瓶車間的行列機維修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綻放光彩。
剛調去當維修工的馬智興雖有維修經驗,但是面對初次獨立值班時的突發情況,還是會手足無措。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和其他老師傅同樣優秀的維修工,他把每次的檢修工作都當成難得的學習課堂,將他的努力藏在深夜忙碌的一個個身影中、融在行列機組的一陣陣嗡鳴聲中、烙在維修工具的一道道劃痕中。
不知不覺又到一年歲末,各項工作任務開始進入倒計時,同時也到了一年中的關鍵時段,伊力特公司“大干一百二十天”的口號響徹云邊,全體員工也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剛參加完“大干一百二十天”動員會的馬智興接到查師傅電話,說是遇到行列機突發故障退出運行,他便拎著工具包立即趕赴現場開始檢修工作。拆解、確認故障、更換備件一氣呵成,在四十多度的工房內連續奮戰數小時,直到行列機組啟動試運正常,滿身油污和汗水的他笑著說:“終于修好了!”
在現場,到處是馬智興忙碌的身影,他不顧高溫,始終堅守在檢修一線,默默奉獻著。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也不忘充實自己,如今,他已是車間的技術能手。“我本以為這一生只能當個機修學徒工,但來到伊力特之后,不僅給了我穩定的生活,更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馬智興說道。
“沒有破繭的勇氣,就沒有化蝶的壯麗!”馬智興在公司的帶領下,一步步充實自己,用自己的實干在伊力特這個寬闊的舞臺綻放出屬于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