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近5到7年,誰是中國酒業最靚的仔,除了醬酒,非威士忌莫屬。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2021年,中國威士忌價格從69.3元/升上漲至117.15元/升,市場規模也從17.80億元成長至49.51億元。
另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的《2022年1-8月酒類進口情況》顯示,去年前8個月,威士忌累計進口量2132.35萬升,同比增長11.37%,較上半年擴大3個點;累計進口額3.41億美元,同比增長23.58%,較上半年擴大近6個點。盡管全年的數據尚未披露,但截至三季度,威士忌是2022年進口烈酒中唯二逆勢增長的品類。
此外,在過往的5年中,洋酒、白酒、葡萄酒、雞尾酒等多家酒企紛紛布局,開始本土“威化”。據不完全統計,天佑德酒、保樂力加、洋河、勁牌、百潤股份、帝亞吉歐、沃族酒莊、怡園酒莊、瀘州老窖、郎酒等企業先后入局,他們或推出中式威士忌產品、或在公司章程中增加威士忌等內容、或在中國本土建廠······更有業外資本將一整座蘇格蘭威士忌酒廠“搬”到了內蒙古。而狂熱的市場追捧背后,也進一步點燃了威士忌的消費需求。2022年,英國投資公司Stilnovisti曾分析指出,威士忌是中國烈酒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部分,未來5-10年,中國威士忌市場有希望沖擊500億的規模。
盡管這個數字比起白酒、啤酒等仍有較大差距,但不管是資本層面還是企業層面,已經有越來越多參與者加碼這一賽道。那2023年,威士忌還會繼續野蠻生長嗎?
“應該會比去年更好,但很難說會一直越來越好。”國際葡萄酒與烈酒作家和記者協會(FIJEV)成員、VinosVivo國際美酒之聲聯合創始人李燕萍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任何一個酒種發展都有周期,畢竟市場興趣與消費愛好在時時變化和發展著。
“盡管這幾年威士忌比較火,但不知道熱度什么時候就會被另一個熱度超越甚至替代,就好像醬酒熱一樣。”李燕萍如是說。
的確,在近年來酒精飲料全行業消費量不斷下滑的背景下,威士忌的“向陽而生”一直被認為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威士忌給人的感受是更加輕松,社交壓力更小,飲用場景也更加多元化,消費群體也較為年輕。當青年一代逐漸成長,消費能力提升,威士忌行業有望進一步產品升級,提升單價。因此,相較傳統烈酒,我們對威士忌市場的前景或許可以更加樂觀一些。”申港證券分析師汪冰潔分析指出,目前,中國威士忌市場的頭部企業均為海外企業,且尚沒有形成絕對龍頭,這為本土企業發力威士忌渠道仍保留了機會。
“年輕的人威士忌是酒精飲料行業的黑馬。”汪冰潔表示,未來3-5年,中國威士忌市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2025年可能超過22.5億美元。
但值得關注的是,采訪中,不少經銷商透露,去年下半年受疫情影響,威士忌在市場層面的動銷并不樂觀。
“一方面,消費者的收入有所降低,花錢愈發謹慎;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是以投資的名義在買威士忌,都是買漲不買跌,所以進一步造成了銷量的下滑。”威士忌進口商韓先生告訴《華夏酒報》記者,之前的消費低迷更多的是受收入預期影響,但今年隨著確定性不斷增加,消費會回歸。
這從春節動銷回暖中也可以窺見一斑。
據國家稅務總局最新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與上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2.2%。受此利好影響,酒業消費也呈現“小井噴”,白酒、烈酒等多個酒種在假期中迎來“開門紅”。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不斷復蘇,擴內需、促消費會成為主旋律,這也將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和激發消費動力。在市場體量遠未見頂時,我們還是看好并期待威士忌的“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