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住在熱搜上、一直火炎焱燚的刑偵電視劇《狂飆》終于迎來了大結局。
為了不被劇透,《華夏酒報》記者早早就守在了屏幕前。雖然該劇導演已提前表示,結局可能不是爽劇。但看到最后一幕,當鏡頭從安欣和徐忠拉向天空時,記者仍忍不住要感嘆一聲:“這20年真的好不容易!”
事實上,回看酒業的近20年,也是波瀾起伏、浴火涅槃、極為不易的20年。盡管第一個10年繁榮盡顯,幾乎是“躺著就能賺錢”;但第二個10年,開年就發生了塑化劑風波,再疊加“八項規定”出臺,讓酒業一度陷入了“內憂外患”的被動局面中。
此后,名酒被罰、約談;電商開始登臺;國際局勢動蕩;新冠疫情暴發······可以說,酒業在最近10年內,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困難挑戰。據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671.2萬千升,同比下降5.6%。而10年前,這一數字為1153萬千升。
當然,這20年間,業績有“回暖”,營銷有“亮點”,名酒有“復蘇”,品類有“蝶變”。總體來說,行業始終保持著謹慎但偏樂觀的態度,并不斷為酒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但不容忽視的是,與經濟共生共榮的中國行業早已走到了一個轉折點。如何在困局中趁勢突圍,煥新再發展?如何在機遇中出道出圈,各美又共贏?已成為2023年酒業人共同探索的課題。
于是,我們發現,自春節以來,白酒業率先做出有益示范,開始“狂飆”起來。
一方面,白酒品牌不斷“霸屏”,組團在各大電視臺、網絡臺的春晚前和春晚節目播出期間亮相。據不完全統計,茅臺、五糧液、汾酒、洋河、習酒、勁酒、古井貢酒、國臺、郎酒、舍得酒、老白干酒、仰韶酒等十幾個白酒品牌搶占春晚節目流量的高地,以進一步提高企業品牌化的“聲量”;
另一方面,為確保2023年取得“開門紅”,春節假期過后,不少酒企選擇在第一時間召開工作大會定行動基調。
其中,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在茅臺集團2023年第四次黨委(擴大)會議上主持并講話。他表示,2023年,要持續深入鞏固完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為茅臺打造國際一流企業奠定堅實基礎;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從欽在出席五糧濃香公司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指出,五糧濃香是公司酒業“雙輪驅動”的重要一極,要全力推動五糧濃香酒實現大發展、大跨越;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在郎酒股份春節收假工作會上表示,2023年是公司經營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年,是騰飛前大準備的一年,激勵全體郎酒人為“厚積薄發”“打勝仗”貢獻力量;在今世緣2023年工作大會上,今世緣酒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顧祥悅動員公司上下瞄準百億目標;同樣瞄準百億的還有稻花香集團。1月29日,在稻花香開工首日起誓會上,稻花香集團表示要奮力沖刺“雙百億”;此外,舍得酒業和徽酒集團則于近日發布最新任命通知,用能打勝仗的經營團隊迎戰2023······
顯然,開年即開跑,酒企們正厲兵秣馬,準備大干一番。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企業積極布局,不少政府也爭相“狂飆”,在節后積極為提振企業、產區賦能。
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瀘州市委書記楊林興帶隊到酒業園區調研并表示,白酒是瀘州最具特色的優勢產業,酒業園區作為集中承載地,要放大全產業鏈發展優勢,把白酒產業的“微笑曲線”做得更實更美;
同一天,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2023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將聚焦打造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白酒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當天,仁懷舉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計劃開工項目共30個,總投資393億元;同一天,貴州省習水縣舉行經濟工作會議暨招商引資工作推進大會,會上決定,2023年將加大經濟發展及招商引資工作,并將白酒產業稱為習水縣“首位產業”。
1月29日,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座談會在宜賓召開,會議提出未來兩市要共建世界優質白酒產業集群,為兩市白酒產業發展更好賦能;當天,在相距1400公里外,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藍佛安率隊調研了汾陽市酒業發展情況,并勉勵當地酒類產業抱團發展。
當下,酒業開工“第一哨”已在全國多地吹響,相信在政府和企業的上下聯動下,這股積聚起來的新力量也能如電視劇《狂飆》一樣,祭出中國酒業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