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希望我們能始終如一,告別“狼來了”,一道致力于傳遞酒業正能量,捧出酒業新希望······
2月6日,酒業因中國人保財險6條“禁酒令”流出引發全網的高度關注。受此影響,白酒板塊出現震蕩,集體走低。截至當日收盤,貴州茅臺下跌1.27%、五糧液下跌3.95%、瀘州老窖下跌0.54%,山西汾酒下跌1.82%。不得不說的是,下滑的態勢進一步延續到了今日。《華夏酒報》記者數了數,截至下午3點收盤時,A股19家上市公司,飄紅的企業僅有4家,最大的漲幅為1.13%。
之所以會帶來如此波動,是因為中國人保財險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同時也是央企。
根據相關通知,中國人保財險的“禁酒令”包括:
嚴禁在內部公務活動期間飲酒;嚴禁在工作日(含上班時間、下班時間)和其他工作時間飲酒;外事工作確需飲酒的,須嚴格按照外事工作制度執行;嚴禁違規使用公款宴請和飲酒;嚴禁參加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和飲酒;嚴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酗酒;嚴禁酒后駕車、尋釁滋事等違法行為。
對違反上述“禁酒令”的,中國人保財險表示,公司將依規進行處分、問責。
“其實類似文件,早在2017年原保監會(現合并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就發布過。”華夏酒報總編輯吳賢國指出,對這種通知,酒業真的有“狼來了”的感覺。
“事實上,白酒除了個別品種外,就是一件普通的消費品而已。再說,酒業對政府消費的依賴度早已微乎及微,主要還是商務宴請和個人宴請為主。”吳賢國直言,“禁酒令”對酒業影響不會太大。
“最終,該消費的還是會消費。雖然白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也是生活的潤滑劑。就如同看電影,調節情感很重要!”吳賢國如是說。
的確,自2012年白酒產業遭遇發展的政策壁壘,結束“黃金十年”,進入行業調整期以來,酒類消費的主旋律就逐漸轉向以大眾消費為主,并在這個過程中迭代升級,不斷培育出消費增長的新動力。可以說,發展至今,酒業早已揮別靠公務消費帶動發展的時代,并進入價值回歸、走向高質量健康發展的道路上。
在此,我們也鄭重呼吁,不必過度解讀和放大“禁酒令”,畢竟酒業的競爭力有歷史積淀、有技術創新、有文化自信、有品牌背書、有品質支撐、有人才引領、有渠道賦能······完全可以“靠自己”,在機遇和挑戰下,實現變革、突破和優化升級。
新的一年,希望我們能始終如一,告別“狼來了”,一道致力于傳遞酒業正能量,捧出酒業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