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業當下,有個不爭的事實,就是躋身白酒一線的“準入門檻”已經提高到200億了。
據目前已公開的業績顯示,進入200億陣營的白酒企業共有8家,分別是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劍南春、汾酒、習酒和郎酒。
綜合來看,這些酒企身上有幾個明顯的特征:歷史悠久、有名酒基因,規模產能雄厚、基酒頗豐,同時品牌家喻戶曉、市場運營泛全國化。再細細探究,我們就會發現,超過半數酒企僅用兩到三年就實現了業績翻倍,不僅在產品市場上備受青睞,孕育出百億大單品,資本市場上也同樣表現搶眼。
因此,那些徘徊在二線,特別是業績已經過百億的白酒企業都希冀沖進200億陣營,以實現品牌“質”的飛躍。在這之中,古井貢酒就是離“門”最近的選手。
提至2023年沖擊200億
猶記得2019年,當古井貢酒營收破百億時,古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就提出了“再造一個新古井”的戰略構想,并計劃于2024年實現200億的營收目標。如今,這一計劃恐要提前。
近日,《華夏酒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22年底至2023年1月間,梁金輝在不同的活動上兩度提及200億,并用了“拿下”和“跨越”兩個動詞,足見其對實現200億的堅定和迫切。
事實上,從數字上來看,古井貢酒沖刺200億是有想象空間的。
根據2022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去年1-9月,古井貢酒實現營業總收入127.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35%。再結合古井貢酒以往三年的業績增速來測算,2022年,其營收大概率會突破160億。
如果能順利實現這一業績,再保持20%的年增長率,今年,古井貢酒的確有望迎來200億。畢竟,隨著大宗消費持續回暖,經濟發展更加穩健,酒業在2023年保持向好的發展態勢已成行業共識。
此外,2023年,古井集團定調為“改革深化提升年”。那如何改革,又如何將改革的成果轉化為200億的助推器,企業于近日開始刀劍向內,在混改上頗下了一番“功夫”。
2022年底,古井集團的第二大股東——上海浦創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40%降低為30%,新增股東——安徽古鑫企業管理合伙企業(以下簡稱“古鑫管理”),持股比例為10%。
據企查查顯示,古鑫管理成立于2022年12月9日,宋子發、尚廣慧及亳州古鑫人合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下稱“古鑫人合”)分別持有公司59.8%、40%、0.2%的股份。值得關注的是,公開報道顯示,宋子發、尚廣慧均為古井集團中高層。
除了將公司利益和管理團隊利益相結合之外,為進一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今年2月初,古鑫人合對外投資成立16家合伙企業,合伙人包括梁金輝等700多人,出資額合計約9.4億元,這也標志著古井員工合伙持股平臺正式落地。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混改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古井貢酒的企業內生活力,提高銷售積極性,為提前沖擊200億夯實基礎。
現實會不會骨感?
但反饋在市場層面上,似乎并沒有那么樂觀。
“古井貢酒破200億,我覺得還是有問題的。目前,無論它的品牌力,還是它的泛全國化,還達不到一年時間就實現業績翻一倍的狀態。”有營銷專家分析指出,想破200億,古井貢酒還需要兩到三年的周期。
的確,談到古井貢酒時,業界往往會提及其“三高”:“股價高”“營銷費用高”“根據地市場占比高”,而這背后恰恰也反映出了古井貢酒的“困”與“惑”。
一方面,市值長期保持高位,與業績排名不匹配。
截至2月15日收盤時,古井貢酒(000596)的股價為284.04/股,僅次于貴州茅臺、山西汾酒,領先于五糧液、瀘州老窖和洋河股份。但據2021年年報顯示,其營收排名不僅低于這五家,位列第七,營收和凈利的差距也在逐年加大;
另一方面,連續8年“霸屏”央視和地方春晚,累計投入過百億元的營銷費用,讓古井貢酒的盈利表現遠低于市場預期和同行。
這從近兩年的年報中就可窺見一斑。同樣的營收,別家企業的凈利潤要高出古井貢酒10多億;而一些營收不及古井貢酒一半的企業,利潤卻相近;此外,全國化擴張緩慢,根據地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古井貢酒的競爭力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眾所周知,古井貢酒一直以來都立足于以蘇魯豫浙冀為主的華中市場。年報披露,2018年至2021年,華中地區營業收入分別為78.67億元、93.27億元、90.16億元和113.11億元,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90.57%、89.53%、87.6%和85.23%。盡管占比連年微降,但依然難掩全國化布局尚未成型的事實。
同時,安徽省內此消彼長的增長方式也讓消費市場“內卷”升級。
與古井貢酒“正面剛”的,不僅有相繼崛起的本土品牌,還有不少名酒企業,它們加速下沉,早已打破東不入皖的格局。顯然,如何堅守本地市場再擴容,古井貢酒還有許多硬仗要打。
那為什么古井貢酒如此執著于追逐200億?
因為業績決定了江湖地位。
在今天白酒行業“馬太效應”持續增強的態勢下,資源正源源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躋身一線,也意味著酒企能更優先地享受行業紅利,進一步收割消費升級、品牌溢價下的高增長和高利潤。
“200億最終能不能實現,關鍵還要看古20能不能成為全國大單品。”有經銷商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當下,古井貢酒全系產品價格懸殊,差距較大。相對已經是一線名酒企業的產品結構來說,一是高端產品占比有待提高,二是缺乏千元檔的主流產品,三是沒有塑造起暢銷全國的百億大單品。
“盡管年年‘贊助’春晚,對于品牌形象有顯著提升。但廠家不以動銷為目的,在經銷商扶持和終端渠道推廣上都沒有重點傾斜,導致渠道層面信心不足。”采訪中,不少經銷商透露,古井貢酒采取廠家主導的深度分銷模式,通過系統和高效的“地面部隊”實現對渠道的深度把控,從成果來看,酒企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但相應地對經銷商來說,利潤和扶持力度也在逐步削弱。
“梁金輝任職年齡臨界,職業生涯或需要一個完美的句號。但即便業績能完成,也是硬壓出來的。過了200億以后怎么辦?市場上的貨怎么消化?”有經銷商提出疑惑,“200億對古井貢酒來說,盡管有望實現,也有必要沖擊,但也有可能是業績的‘天花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