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終于要接近尾聲了。
為什么用加引號的盼望著?因為今年的618,時間太長長長長長長長了,長到一度懷疑活動究竟是何時啟幕的,又為何在618當日之后,還在遙遙無期地延續著······
據統計,以往,各大電商平臺普遍采用20天至30天的促銷周期,但本年度,全面取消預售后,促銷活動時長便有了顯著延長,多數平臺都將活動擴展至30多天,部分甚至超過了40天。
按理來說,促銷的時間拉長,業績應該也相對更樂觀。但星圖數據顯示,2024年618期間,全網銷售總額為7428億元,同比下滑近7%,這也是自2018年以來,首次迎來負增長。
所以,大概能理解,為什么今年,各電商平臺在大促之后不再公布GMV(商品交易總額),轉而更多地強調用戶參與度、訂單量增長、新品發布效果或是特定類目的表現等指標。
那么,酒業618的“戰報”到底如何?
據京東黑板報微信公眾號消息,截至6月18日23:59,京東超市酒類板塊方面,名酒溯源、老酒鑒真等服務拉動老酒自營成交額同比增長5倍,自營白酒成交額增長30%,進口紅酒成交額增長84%,海外名莊葡萄酒成交額同比增長100%,自營洋酒成交額增長45%,自營精釀啤酒成交額增長125%。
值得注意的是,直至《華夏酒報》記者截稿之時,多數電商平臺對于酒水類目的“戰報”仍保持“沉默”,這一現象引發了業界的多重解讀:
一方面,考慮到如快手等平臺的大促活動持續至6月底,延期發布成績或反映出平臺需要更多時間來整合與分析整個活動周期內的銷售數據,確保對外公布的統計數據能夠全面而準確地反映促銷效果;
另一方面,業界也不乏猜測,未即時發聲可能暗示了某些平臺的酒水銷售表現與預期存在差距,未能達到此前設定的樂觀目標。
要知道,在電商競爭“卷上加卷”的趨勢下,即便是輕微的數據波動,都可能在資本市場和消費者信心層面引發連鎖反應,并進一步對品牌產生影響。比如,最近一直在“風口浪尖”上的茅臺,受618“低價”的沖擊,飛天茅臺的價格不斷下探至2200元左右,連帶著茅臺1935,也跌破800元大關,報780元/瓶。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近日,不少酒企負責人和酒商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都透露出焦慮的情緒,并形容“繁華過后,一片哀鴻”。他們紛紛表示,如今,電商平臺普遍采用高端名酒作為特價引流產品的策略,已經對白酒行業的線下市場價格體系構成威脅,并引發價格混亂與市場秩序失衡。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導致消費者對產品的真實價值認知產生偏差,同時也增加了線下渠道維護價格穩定性的難度,影響傳統銷售渠道的健康發展與品牌價值的積淀。
所以,這個號稱消費狂歡的節日里,在投入了巨大的補貼,打了史無前例的折扣后,薅了誰的羊毛,又“革”了誰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