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部分媒體與企業依據2024年白酒上市公司的半年報表現,以及當前酒類市場的演變趨勢,提出了一個觀點:白酒行業將進入寡頭時代。
觀察2024年白酒上市公司半年報的業績數據可以發現,幾家頭部白酒企業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利潤增長顯著,而中小型白酒企業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使得資源和優勢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
具體來說,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以及瀘州老窖這五家企業的營收與利潤總和,占據了整個白酒行業的半壁江山,預計未來這一占比還將持續擴大。
“在經濟學領域,我們普遍認為,行業寡頭是指一個行業中由少數幾家企業(通常是2到5家)主導的市場結構。一般情況下,這些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會超過整體市場的25%至30%,能夠對市場的供給和價格產生顯著影響。”南京大學一學者對《華夏酒報》記者分析指出,從這個角度來看,白酒行業已經呈現出寡頭壟斷的特征,盡管一些中小型白酒企業也能獲得較為可觀的營收,但它們在利潤貢獻上相對較小,不足以顛覆現有的行業格局。
“整體來看,白酒并未達到啤酒行業那樣的高度集中,但五大頭部企業對行業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此外,白酒行業本身是一個大市場,考慮到清香、濃香、醬香等不同香型的存在,實際上,每個細分市場內部的寡頭格局更為明顯。”該學者如是說。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這種所謂的寡頭時代的市場表現和觀點,似乎與長期以來提倡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產業格局背道而馳。
那么,白酒行業是否真的進入了寡頭時代?小而美的白酒企業是否沒有機會了呢?
對此,專家、經銷商、行業咨詢者有著不同的觀點。
成都酒業商會會長、四川尚好名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宏:
當前,白酒產業進入寡頭時代已成為必然趨勢,未來,這一現象將愈演愈烈。
而那些品牌背景不夠強大、缺乏足夠市場認可度和強大背書支持的酒企,將逐漸進入“嚴冬”,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并變得異常脆弱。以今年的酒鬼酒等企業為例,任何輕微的市場波動,都可能使其業績陷入困境。
雖然“小而美”代表了一種精致且專注于特定市場需求的品牌形象,但是,能夠維持這種狀態的企業畢竟是少數,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所以,做“小而美”更多是一種愿景,并不容易實現。
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顧問、原副總經理吳佩海:
我們必須要先明確“寡頭”這一概念的定義,任何一個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內涵和外延。
如果我們把寡頭定義為一兩家或兩三家企業獨霸整個行業,那么,根據釀酒行業的特性——作為一種普通制造業,我認為,不太可能出現僅剩下幾家酒企進行競爭的情況。原因在于,酒類產業及其產品本身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導致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退一步講,如果市場真的只剩下幾個寡頭,他們的產品價格勢必會變得過高,這并不符合廣大消費者對于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的追求。
但不容忽視的是,在酒類市場的競爭中,優勢企業的集中化趨勢愈發明顯。因此,集中化的程度勢必會增強,但不會出現一兩家或兩三家企業完全主宰整個酒業的局面。
著名陳年白酒收藏專家、曾品堂創始人曾宇:
名酒再聚焦就是寡頭。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在于,酒類產品不僅僅是飲品,還是社交符號,所以選擇有品牌能力的產品成為一種剛需。越來越多的名酒品牌借此機會實現了復興,大品牌的業績也因此愈發亮眼。
相應地,品牌的拉高又給企業帶來充足的渠道資源和資金支持,促使它們進一步擴展產品線,覆蓋各個價位段,從而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
而“各美其美”更多體現在消費者個人飲酒選擇上,特別是在自飲時,往往更注重特色和地域性,但在宴席、商務場合等社交活動中,還是傾向于名酒。這一趨勢進一步強化了名酒品牌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和君咨詢副總經理、資深合伙人、和君酒水事業部總經理李振江:
白酒行業未來會迎來多寡頭時代,其中,多個頭部企業將占據主導地位。去年,我曾做出預測,至“十五五”末期,白酒行業中,營收規模超過千億元的企業至少將達到2至3家,五百億左右的企業預計會有5至6家,同時,營收達到百億以上的白酒企業數量至少應達到25家。這些百億以上的企業,都應被視為行業內的寡頭。
目前,白酒產業增速正在放緩,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在增加,競爭格局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因此,在這種背景下,能力煥新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企業也需要升維競爭,區域酒企將迎來新的紅利期。
廣州龍程酒業營銷中心總經理溫思婷:
香煙、石油以及鋼鐵等行業,由于市場集中度極高,僅少數幾家公司就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這些公司能夠通過協同一致的策略來影響市場價格,進而實現高額利潤。因此,這些行業展現了寡頭壟斷市場的典型特征,即寡頭對價格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相比之下,酒類市場則顯得更為分散。盡管存在一些大型企業,但整體競爭依然非常激烈,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夠完全控制整個市場。因此,我認為,我們正處于一個“巨頭時代”而非嚴格的寡頭市場。在這個時代,雖然少數幾家企業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市場本身的多樣性和競爭性,意味著沒有哪個企業能夠獨占鰲頭。
酒水行業研究者、千里智庫首席專家歐陽千里:
這是白酒產業進入成熟期的必然表現,未來的舞臺多是巨頭甚至寡頭表演,憑著其品牌、品質、資源甚至科研,將“強者恒強”演繹地淋漓盡致。白酒的利潤相對較高,且有一定的“特產”屬性,所以,多數中小酒企會以更加貼近地域的方式生存發展,卻很難再登上全省甚至全國舞臺與其他競品一較高下。伴隨著消費的理性、競爭的加劇,消費朝著頭部甚至極頭部品牌集中,進一步倒逼渠道銷售頭部甚至極頭部品牌。從市場上來看,多數頭部甚至極頭部品牌的利潤占據整個行業的大頭,所以,包括注意力在內的資源不斷向其聚攏,以至于消費者時常被它們的身影包圍,進一步給行業產生“巨頭或寡頭”時代來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