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多家頭部白酒企業宣布將推出低度酒產品,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也引起了大量媒體的紛紛報道。
因為白酒的量價齊降,讓市場和消費者感覺,白酒低度化是市場未來的一個方向,將來的白酒價格還會繼續走低。
白酒產量和銷量的下降,是一個老問題;白酒度數的下降,又好像是一個新問題。
其實,白酒降度,也就是低度白酒,不是一個新事物,從酒度的定義看,高度白酒一般指酒精度數在50度以上的白酒;中度白酒,是指酒精度數在40度至50度之間的白酒;低度白酒,通常指酒精度數在40度以下的白酒,常見的有38度、35度、32度等。
那么,到底是高度白酒好還是低度白酒好,未來的市場會有什么變化?這是生產企業和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
從茅臺酒來說,茅臺酒的度數也經歷了多次變化,曾經擁有55度、54度、53度、43度、39度、38度、33度等多個不同的度數,最終形成了現今市場上的53度和43度兩種主流產品。
從五糧液來說,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其曾推出過29度的低度酒產品,但于21世紀初停產。據相關媒體報道稱,目前,五糧液的29度新品,已調制出三種不同口味的酒樣,向行業投放小規模調研。如今將重新上市的29度新品擁有三款樣本,要經過聞香、嘗味、飲后體感等基礎風味來測評。
從瀘州老窖來說,6月27日,瀘州老窖方面表示,已研發出了28度國窖1573,將適時投放市場,甚至還要研發16度、6度等度數更低的白酒產品。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度數與質量口感的關系不是正比,酒的度數高低并不能代表酒質好壞或風味優劣;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每個人能接受的度數和口感是不一樣的,還是適者為王。
那到底是高度的酒好還是低度的酒好?很多消費者有一個普遍的觀念,就是高度酒品質要好、價格要高;還有一個說法叫“降度降價”,度數降低了,價格也會下降,那這么多的名酒企業為什么還要推出低度酒?
站在產業發展角度看,建立在“低度化、利口化”基礎上的低度白酒,正成為白酒產業發展的方向。6月18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指出,在“年輕人群代際遷移+消費主權覺醒”的背景下,消費需求從“量”的滿足轉向“質”的追求,“低度化、利口化”推動產品創新,差異化的特色香型、風味布局趨勢明顯。
年輕消費者注重的飲酒文化,不僅是度數高低、酒量多大,更是產品品質、價值認同、文化內涵和情感共鳴。所以說,名酒又推出低度白酒,不只是為了降價,更是為了降下高度白酒高端的身價,是為了拉近和年輕消費者的距離。因為,不管是什么產品,未來是最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