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夏酒報》推出的《四大名酒榮耀60》大型系列報道(詳見本報19版~30版相關報道),引起業(yè)內外的熱烈反響和深刻反思。
國家名酒作為一個群體表現(xiàn)搶眼,但對五屆全國評酒會共評選出的33個國家名酒進行細分,就會發(fā)現(xiàn),國家名酒目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占三分之一,表現(xiàn)較好的占三分之一,表現(xiàn)較差的占三分之一,其中有幾個品牌甚至已經銷聲匿跡。相反,一些未入選國家名酒的品牌,卻“榜上無名杯中見”,如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被譽為“大眾名酒”的“紅星”60余年暢銷不衰,后起之秀的“燕京”躋身4大啤酒巨頭行列。個中的經驗教訓,很值得總結。
名酒應包括兩重涵義:其一,由國家組織、專家評定的名酒,體現(xiàn)的是行政推動,如4大名白酒、8大名白酒、13大名白酒、17大名白酒;其二,由市場決定、大眾評選的名酒,體現(xiàn)的是消費主導,如近年來異軍突起的一大批新名酒。但決定名酒與否的最終裁判者是市場,是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程度。
60年來,面對社會變遷(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體制變革(從酒類專賣轉向市場競爭)、政策變化(如酒類稅收政策的多次調整)、市場變動(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許多酒企與時俱進、拼搏創(chuàng)新,成為市場的寵兒;也有一些酒企包括若干名酒企業(yè)因循守舊、怨天尤人,被市場所遺棄。
對市場懷有敬畏之心、對市場懷有引導之志、對市場懷有培育之能,是名酒的認知、成名、夯實之路。
當前,酒類市場競爭日趨復雜、行業(yè)洗牌不斷加劇、產業(yè)革命方興未艾,在新形勢下如何搭建新的品牌認知和消費體驗新模式,是擺在所有酒企面前的重要課題。
首先,要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酒企要有“變”的追求與靈氣,又要有“不變”的執(zhí)著與堅守。責任意識、危機意識、質量意識是品牌的根基,必須一以貫之,不能有絲毫的懈怠。質量優(yōu)異是品牌獲得消費者認知的首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