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文章 2012年年初,有兩組數據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一組是調查數據:有80.4%的人對食品沒有“安全感”;一組是檢測數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我國食品檢測合格率超過90%。
這看似矛盾的兩個數據,反映了當前我國食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品安全現狀:總體穩定向好,問題不可忽視。另外,正確判斷我國食品安全現狀,還可進行縱向、橫向的比較,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認識。從縱向看,相對于食品數量的擴張,安全保障未能及時跟上。從橫向看,任何國家在食品安全方面都不存在“零風險”。發達國家也大都經歷了由亂到治的較長過程,即便如此,今天也不可能完全杜絕此類事件。
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加大政府監管力度,才能遏制食品行業中的不法分子。政府必須承擔起這一重要職責,讓“監管之手”發揮應有的作用。具體則是要抓源頭、優化監管體制、完善法律標準、充實監管力量、強化技術支撐。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要嚴格市場準入、建立追溯制度、完善信用體系。最后,還需要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新聞媒體的強力監督以及行業協會的主動引導,加強行業內部約束,引導企業加強自律、遵守法律,,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相信隨著各項法律政策的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強,從田間到餐桌,從牧場到廚房,食品“進口”安全之路會越走越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