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文章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11月29日二審《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提出對食品安全犯罪人員,除了追究刑責,還擬采取信用懲戒措施,終身禁止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加大對危害食品安全行為的打擊力度,這是法律不斷完善,制度及時跟進的有效舉措,也是打擊食品犯罪的“殺手锏”,讓人拍手叫好。
法律制度旨在規范約束人們的行為,為行為人劃定必須堅守的底線。食品安全犯罪人員除了被追究應有的刑責外,還會受到“終身禁入行”的信用懲戒,這等于給食品安全保障制度通上了“高壓電”。
因此,此番《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具有示范意義。
“終身禁入行”無疑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門“絕活”。將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者判入經營資格的“死刑”,形成了“一日犯罪,終身遺憾”的高壓態勢,使違法犯罪者沒了經營的資格,等于被永遠被“開除”出了食品市場。這是從退出機制和準入機制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的源頭把關,打擊與防范并舉的一著妙棋,將使法律的震懾威力爆發。
“終身禁入行”找準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命門”。
誠然,“終身禁入行”是打擊食品違法犯罪的一個好的措施,但也未必是“一禁就靈”萬能的靈丹妙藥,因此,還需要各種配套措施的跟進,需要執法部門真抓實干、多方聯動,食品安全才能更有保障,人們才能食而無憂。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