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高端白酒沒能在2012年的銷售旺季延續旺銷神話已是不爭的事實。
12月3日,五糧液最大經銷商銀基集團公布了其中期業績,數據顯示,銀基集團今年中期虧損1.77億港元,營收同比減少85.4%,存貨較3月底增加35%,這是其在香港上市4年以來提交的首份虧損財報。
銀基集團在財報中解釋,公司業績逆轉,是由于酒業市場環境欠佳及前期經銷商普遍看好高端白酒庫存較多,尚未消化引致產品銷售相應下跌。同時,白酒銷售業務受到經濟增速放緩、嚴控“三公消費”、酒駕入刑的影響,高端白酒的消費意愿有所下降,白酒生產和消費幅度同比下降10%。
盡管大多數白酒企業的業績依然漂亮,但是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企業在渠道商環節增加了庫存量,大量產品囤積在經銷商的倉庫中,并未真正流通到終端市場。企業的銷量雖然實現了,但經銷商的銷售并未完全兌現。
銀基的虧損并不是個例,今年許多經銷商也明顯感到庫存的壓力格外大,一些經銷商更是叫苦不迭。一個安徽的經銷商去年還雄心勃勃,今年再見他一副偃旗息鼓的樣子。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廠家將銷售壓力轉嫁到經銷商身上,沉重的“大包袱”一下子壓在經銷商的肩膀上。如果在這期間廠商不能共度難度,一旦經銷商迫于資金壓力大幅拋售庫存的高端白酒,將會直接攪亂高端白酒的價格體系,市場一旦崩盤會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損失慘重的還是廠家。
廠商之間的博弈由來已久,兩者之間之所以又愛又恨,皆因彼此利益相連,卻又不能完全信任,與唇齒相依相對的是唇亡齒寒。
商業規則沒有建立之前,廠商關系多靠感情維系,這種關系極不穩定。商業規則逐漸成熟,廠商關系需要感情和規則的共同維系。在一個成熟健全的商業體系中,情感價值尤為突出。
瀘州老窖的做法或許值得借鑒。近日,業內人士稱,瀘州老窖開始以每瓶加價80元回購國窖1573經銷商的庫存。同時,取消了對經銷商國窖1573的業績考核。此舉不僅增強了經銷商的信心,同時也在市場需求放緩、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維穩了產品的高端價格。
此外,瀘州老窖9月召開經銷商會議,以“清理竄貨、整頓市場”的名義,在全國經銷商庫存中回購超過10萬件的國窖1573。隨后,企業以各地經銷商的名義,由瀘州老窖擔保向銀行抵押貸款,并由瀘州老窖統一將這10萬件產品封存3年。貸款時間為3年,3年期限產生的銀行利息由經銷商支付。3年期滿,企業將產品返還給經銷商,并承諾產品3年后升值收益歸經銷商所有,如果貶值則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由瀘州老窖補足。
盡管業內人士對此舉的看法褒貶不一,但此舉代表了一種積極反應和處理問題的態度,傳遞出企業對經銷商負責的人文關懷。
在未來的合作中,真正源自尊重、關愛、創造共同價值的廠商“牽手”,才會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