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文章 日前,某知名跨國快餐企業涉嫌超標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使用抗生素生產“速生雞”事件持續發酵,聯想起近期出現的“塑化劑白酒”、“摻農藥紅茶”等食品安全事件,一種“什么都不能吃了”的“絕對論”開始流傳。
“相對論”者認為那些所謂的有毒有害元素,本身也是組成大千世界物質的必需元素,人體少了誰都不行。因此,絕對的安全實際上也是不安全,“速生雞”從來就不可避免。
在筆者看來,這兩種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未免走極端,對食品安全的思考并不全面。
“絕對論”顯然忽視了包含農業科技、食品添加技術、衛生防疫技術等內容在內的正面效應,簡單把科技等同于危險。事實上,將產品在合適的時間投入恰當的劑量用于食品加工離不開懂行的人,并且要在國家相關法律、標準的架構內來把握。
再看相對論。給予食品工業發展時間和發展機遇顯然合情合理,但結合當前國內食品安全形勢,放寬尺度肯定不合時宜。
因此,任何形式的食品生產過程都必須在法律架構內運行,同時接受行業協會和廣大消費者的監督,更需要生產經營者最起碼的道德良心保證,這樣才能避免走極端,從而保障食品安全。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