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未必賺錢,科技含量最低的產業未必效益不好,中小企業也未必做大才有效率。大量中小企業的存在實際上證明一個道理:市場的競爭前提是分工、是專業化。每個企業可能就做一件事情。經濟學告訴大家,專注、專業、專心才可能在競爭中勝出。
現在一說轉變生產方式,很多人就理解為轉產,天天說轉成高新科技,幾十年好不容易搞出點核心競爭力,好不容易接近了某些領域的前沿了,就看不起自己的行業而轉產。我特別不贊成轉產這個說法。
20年前,別人沒錢你抓住先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機就勝出了。而現在信息、資金、機會幾乎都是扁平的,競爭需要企業格外專注、專業,打造看家的核心競爭力。
這幾年有些人看不起中小企業、看不起制造業,包括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認為不如高新科技好。很多中小企業掙錢掙得好好的,比高新科技賺得還多,遭到唱衰,結果很多人轉產。
以最傳統的皮鞋、襪子為例,意大利皮鞋、襪子可以做成時尚產業,是幾代人專心、專業、靜心發展起來的。中國的中小企業千萬不要丟掉多年積累的看家本領,要在所處的領域不斷提升,比如做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等。
在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中,沒有哪個行業不行,只有不行的企業,火鍋店、洗腳店都有上市的。只要做成行業前三名,就可能IPO,銀行融資也不會難。
中小企業不一定做大,有的中小企業發展起來可以做大,有的中小企業可以永遠是中小企業。在中小企業這樣的規模上可能是最經濟的,而且利潤率可能是最高的。中小企業不一定利潤就比大企業少。中小企業即使沒有做大的前景,仍然值得一個家族幾代人認真做、持之以恒地做。
我們看看歐洲、美國,很多企業幾代人就這么做下去,它仍然是中小企業,但是扎扎實實,誰也打不倒、擠不掉。
中小企業融資難,中國已開始探索讓民間融資正規化、陽光化。應當總結經驗,使針對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盡快上臺階。
中小企業融資格外難,原因是銀行體系建設有問題。過去重視正規銀行、大銀行的發展,現在需要建立一大批民營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
通過這一輪改革,如果下一次再出現經濟波動,不會像這次資金壓力如此緊張,不會再出現銀行利潤反倒高漲,企業反倒給銀行打工的現象。
今后幾年回到8%左右正常增長是好消息,不是壞消息。兩位數增長在中國是過熱的,一定有通貨膨脹。中小企業要對自己發展、對中國的發展有信心。
中國經濟現在是軟著陸。軟著陸后中小企業受到沖擊,會有一些困難,但是絕大多數不會倒閉破產。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