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的白酒業,如今仍然貼著“沒有技術含量”的標簽,這對于白酒行業來說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正確的。
白酒釀造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形成了完全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體系。但是,新中國成立前,白酒工業基礎研究卻相對滯后,生產工藝中的許多環節缺乏理論支撐,與其他傳統工業一樣,釀酒技藝依靠口傳心授來傳揚。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白酒科研和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白酒開始進入真正意義的工業釀造時代。
從20世紀50年代始,原輕工部為總結我國白酒釀造傳統工藝,組織了全國科技力量對白酒行業進行釀酒技術總結試點工作,如煙臺釀酒操作法、四川糯高粱小曲法操作法、茅臺試點、瀘州老窖試點、汾酒試點和新工藝白酒等總結試點,取得了珍貴的成果。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白酒“169計劃”和“158計劃”的提出和實踐,大大提升了白酒產業的科技化進程。
伴隨中國白酒“169計劃”和“158計劃”的推進,中國傳統白酒產業在科技進步、技術改造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保留傳統手工釀造技藝精髓的基礎上,體現了白酒行業在節能減排、工業化、自動化、智能化等現代科技應用上的進步,有效緩解了持續增長的勞動力高成本、環境壓力日益增大等問題,大大推動了傳統手工中國白酒向更高級的標準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曾說過,“中國白酒169計劃”的重要意義在于整合行業資源,聯合國內外頂尖的專業大學和研究院以及中國白酒業具有較高科研水平和經濟實力的名酒企業,努力使中國白酒的整體科技水平上一個新臺階,通過“169計劃”的實施,把中國白酒科技水平推到了一個新的進步階段。(詳見本報A6相關報道)
如今的白酒行業早已今非昔比,白酒企業每年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上均有著大量投入,員工的學歷水準也在不斷提升。河北、四川、山東等地多家白酒企業已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在科技成果方面,以瀘州老窖為例,僅2012年上半年就申請專利79件,專利授權16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個,行業及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個。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這些成就的取得,在其他行業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中并不多見。可見,白酒行業早已步入了具有高技術含量的行業。
記者曾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描述,說在白酒釀造過程中所用電的發電方式不同,酒的口感就完全不同。用核電釀造出來的酒,入口如刀,只要一滴,就能感覺到其中蘊含著烈日一般的狂暴,仿佛置身戰場,是勇士的最愛;用火電釀造出來的酒,狂野不羈,如奔騰的野馬,喝上一杯,即可重返那熱血的青春,是中年男子的最愛;用水電釀造出來的酒,溫和平順,宛如嫻靜的女子,慢慢品上一口,感受靈魂與肉體一起獲得升華,是白領的最愛;用風電釀造出來的酒,空靈迷幻,輕輕抿上一口,就能感到那久違的自由,是藝術家的最愛。
或許這只是一種想象,但也透露出目前我們對復雜而又神秘的白酒的了解還不夠,白酒科學研究之路依然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