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集團方面1月15日發布聲明稱,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和貴州省物價局的檢查情況,公司決定取消以前違反壟斷法有關的營銷政策。
1月16日,茅臺集團表示,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和貴州省物價局的檢查情況,從即日起,廢止有關違反《反壟斷法》的文件,對以此給予的相關經銷商的處理決定予以撤銷,退還已扣減保證金。一時之間,茅臺再次成為媒體輿論的焦點。
不過,一些業界人士對茅臺撞上發改委的槍口有些意外。一位業內人士稱,茅臺酒本身不是關乎國計民生的產品,相關部門對茅臺酒價格進行價格反壟斷檢查意義不大。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家有關部門以壟斷為由介入茅臺保衛價格具體舉措,不僅會消解茅臺穩價的努力,也將會變相激勵短線套利目光短淺的經銷商拋售。
接近茅臺方面的人士此前也表示,此次處罰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大多數經銷商的利益和茅臺整體品牌的形象和利益,此次處罰的名單中,有一些與茅臺長期合作的老經銷商,“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是一視同仁”,進行此次處罰不是某一個經銷商違規的問題,而是關乎整個營銷體系的利益,流通環節要掙錢,沒有價格體系的控制拿什么賺錢?
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茅臺保價之舉實際上為行業抗住了壓力,任何一個行業對價格體系進行管控屬應有之義,茅臺的價格底線站住了,其他白酒公司才會好過點。
分析人士認為,下一步茅臺需要進一步擴大消費群體,擴寬產品結構,但像任何一項工作一樣,要見到成效,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除此之外,作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又地處人均GDP排名靠后的貴州,茅臺之所以要下狠手保價甚至處罰經銷商,歸根結底是希望完成其所承擔的地方經濟發展任務,沒有穩定的價格體系,市場動銷的穩定也是無根之木。
有名酒經銷商認為,酒企要求市場要增長,但當下需求卻不旺,目前的處境還與地方政府有很大關系,地方政府要求酒企承擔的經濟增長任務與當下的大環境可能存在一定的沖突。
分析人士指出,貴州省委省政府針對貴州茅臺提出“快中保好、能快則快,更好更快,增比進位,提速趕超”的要求,甚至數次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專門在仁懷召開加快茅臺發展的專題會議,茅臺集團的發展目標也被數度加碼,但當下高端白酒消費和政務消費市場正在發生變化,貴州茅臺已經渡過了高增長的時期,地方政府追求政績的沖動往往和市場規律之間存在無奈的矛盾,眼下公司需要花時間在戰略上創新,建立在次高端等中價位酒方面的能力,貴州省政府也應該按照市場規律去辦,為貴州茅臺減負,降低發展目標。
但此次遭遇發改委反壟斷督查,有業內人士認為,茅臺集團也要進行反思。一位業內人士提到,這兩年,從“國酒”商標等事件來看,茅臺這兩年始終將自己放在風口浪尖之上,甚至有業界人士評價,這兩年的茅臺霸道、咄咄逼人,從去年年底的經銷商大會安排在與五糧液同一天,無形中讓經銷商站隊即可見一斑。
1998年至今茅臺實現了連續14年的增長,這并不容易。但實業有其規律,沒有理由要求一家企業永遠保持增長,應允許企業有調整、整固期,甚至摔跟頭。調整和新的能力獲取都需要時間,不可能短時間內見到效果,貴州省要給茅臺留出空間。茅臺當下需專心拓展消費人群,少處于風口浪尖、少一些霸氣的同時,也不要因資本市場、媒體的各種雜音亂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