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我第一次到中國葡萄酒產地旅行。那一次的行程主要參觀三個釀酒廠:王朝、張裕和中糧旗下的長城酒莊。旅行的時間不長,但我總會反復聽到:“我們是中國最大和最好的。”當我訪問這些酒莊負責人時,他們總會不停重復并在訪問的尾聲至少強調兩次才肯罷休。
這一句話引發我的好奇與疑問,希望酒莊的人拿出證明。于是他們在工作間拿出了一疊又一疊的文件,內容全是一堆又一堆的數字。密密麻麻的中文和數字中,不論是我還是隨行的翻譯人員都不能找到他們所說的規模或質量的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證明。
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經濟迅速增長,消費需求激增,而在葡萄酒產量方面,到2011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產國。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的數據,中國的葡萄酒產量已超越智利、德國、南非,甚至澳大利亞。即使如此,中國頂級酒莊的論調和答復與多年前相比仍然變化不大,這實在令我費解。于是我對中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欒秀菊作了一個相當詳盡的訪問。
2011年開始,欒董重建集團內葡萄酒的構架,把旗下的葡萄酒分成四大類別:“酒莊酒”為最頂尖的產品;隨后是“風土酒”,也就是高端葡萄酒產品;另外還有“地區酒”和“日常餐酒”。“長城”品牌也掀起一陣搶購國外酒莊的風潮,除了法國和智利外,目光開始投向澳大利亞、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國的酒莊。
如我所料,欒董向我展示了長城葡萄酒的很多“第一”:在河北的桑干酒莊于1970年建成,是中國第一個葡萄酒概念酒莊;然后是以同一概念、同樣在河北省昌黎建成的華夏莊園。欒董稱,桑干酒莊在1979年出產中國第一瓶干白,而華夏莊園于1984年出產中國第一瓶干紅。
中國食品旗下的另一個高端酒莊則是位于山東煙臺的君頂酒莊。在過去的幾年,我參觀過君頂酒莊好幾次,也發現他們的頂端赤霞珠品質穩定可靠,同時對此酒的潛力和價格非常滿意。我也特別喜歡君頂的天悅干紅,從4年前表現平凡、柔軟的果味風格,如今進化成帶深度的結構。可惜頂端高質的葡萄酒價格超過200美元/瓶,要是實惠一點的話我很可能會購入。另一經濟的選擇來自河北——華夏長城葡萄園A區的赤霞珠,中等酒體、鮮紅果實的口味擁有良好的平衡,售價低于35美元/瓶。雖然其質量很難說值此價格,但從中也可看到一些中國葡萄酒未來的方向。欒董口中的長城“第一”還包括:1986年桑干酒莊推出的第一瓶商業起泡酒。“在許多重要的市場,長城都是頭號品牌。”她指出,北京、天津、河北、四川等地都是長城的重要市場。“更重要的是,長城和其附屬的葡萄酒酒莊,在規模上乃是中國第一的。”
讓我疑惑的是,這些酒莊的品質又如何配合到這個畫面中呢?我更希望的是中國酒莊能跟我聊聊他們如何改善葡萄酒質量。所幸近期這種狀況開始有所改變。據我了解,長城簽下了在葡萄酒界極具知名度的葡萄酒顧問和優秀的“葡萄酒領袖”Michel Rolland。Michel和釀酒團隊無疑將在釀制酒莊酒和風土酒發揮關鍵的作用。
回顧與欒董會面,我慢慢理解在中國市場成為“第一”的重要性——在規模龐大的市場和面對越來越多來自五湖四海的競爭對手,“第一”才能在巨大而分散的市場中突圍。但在品質至關重要的葡萄酒世界里,如何釀出具競爭力的頂級葡萄酒或許才是中國葡萄酒進階的關鍵。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