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文章 筆者碰到幾位白酒企業的經銷商,最近日子很不好過,銷量減,價格跌,庫存大,賣酒的利潤連門店租金也覆蓋不了。他們說,即使中央不嚴控“三公消費”,白酒市場本身也該調整了。
誰都怕出問題,怕危機,但每一場“非理性繁榮”之后,危機和調整本身就是最好的瀉藥。真正可怕的,是對問題和危機視而不見,甚至掩耳盜鈴,文過飾非,這不是躲過了危機,而是浪費了危機。
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不要把問題與危機只看成貶義詞。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問題總會來,危機總會來,要以誠實和冷靜的心態做好最壞的準備,承擔應該承擔的代價,這是一種“底線思維”;同時,要相信市場必能有效配置資源,要相信消費者必能進行公正的投票,要相信奮斗與創新的力量,因此不管問題和危機有多大,我們總能通過資源的更好配置、效率的更大提高、產品與服務的更多創新,解決問題,走出危機,這也是一種想到底、想到根本的“底線思維”。前一種“底線思維”讓我們無畏,后一種“底線思維”讓我們對未來有信念,有信心。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