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仍有20年可以持續保持在8%以上。我們現在的發展階段相當于日本上世紀50年代初,新加坡上世紀60年代中,韓國上世紀70年代中,這些國家在追趕發達國家的過程中保持了20年7.6%到9.2%的增長,中國在這方面不會落后。
我很看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地鐵、環境治理均有投資機會。即使國內已經建了很多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一,但這并不代表中國基礎設施沒有空間了。
要是坐一下地鐵你就知道內城的交通情況,城市擁擠、道路擁擠,可改造的地方還有很多,包括北京下雨都會遭遇水淹,這些都有改進空間。
還有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在長時間內還是會相對比較快速地增長。
當前,一些經濟學家,尤其是國外的學者在談到中國經濟時,建議中國把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轉向消費。
倡導中國經濟以消費為主的,都是公然地要求我國很快地陷入危機。我從沒有看到一個投資過多造成危機的國家。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追趕發達國家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生產力水平必須不斷提高,一方面必須要靠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必須要靠把你的資源從低附加值的產業不斷轉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去,不管是在同一個產業里技術創新,或是轉型到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都必須以投資作為載體。
如果是消費做引導的話,今天吃了明天有什么?如果以投資作為載體,投資了以后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了,工資水平可以提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高,消費當然可以增加。
財政政策的導向、想法相對比較能夠掌控,而貨幣政策的流向卻很難掌控。
目前包括日本在內的不少發達國家負債率太高,比如日本的負債率,已經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30%。這些國家為了降低政府借新債的成本跟還舊債的成本,一定會推行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
到目前為止,很多歐美國家的利率已經接近于零。而且,更糟糕的是,這種接近零利率的政策可能會長期化,形成一種“新常態”。
目前的歐美股市持續大漲就是這種貨幣寬松的結果,而非源于實體經濟的改善。目前的歐美股市有泡沫,現在道瓊斯指數已經超過2008年的水平,2008年股票市場有泡沫,而現在實體經濟與2008年相比是弱的,在這種狀況下,股票市場超過2008年不是代表更大的泡沫嗎?
由于市場的泡沫化,投機者往往過于敏感,從而導致市場的大幅度波動。 投機者對任何信息都會做出巨大的反應。只要有一點利差的消息出來,股票一下就會跌很多,如果利好的消息出來,由于資金價格低,股票也會上漲很多。
像黃金這樣,短時期內大跌20%的現象,可能會持續發生在股市或者其他商品市場。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