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退休潮起,50歲上下的企業家,正當壯年,輕易言退。
阿里巴巴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馬云,巨人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史玉柱相繼宣布退休;5月22日,劉永好在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召開的201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在第五屆董事會屆滿后將不再擔任董事長,公司宣布由其女劉暢接任董事長。
相比王永慶、李嘉誠,內地的許多企業家過早隱退,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深得道家真傳。
一些企業家退而不休,退休更像一場接班秀,具有企業家基因的人,只要身體許可,不可能真正退休。一些教父級的退休企業家,影響力、控制力還在,他們開始專注到未來戰略決策,將前線指揮棒交給接班人,由大眾見證接班儀式,換句話說,也成為他們的退休儀式。
柳傳志先生,復出解決了公司國際化過程中的經營障礙后,通過聯想控股下一盤更大的棋。整體上市,國際化,多元化,處于關鍵時刻。馬云和史玉柱并非祼退,公司內部沒有本質變化。
還記得上世紀60年代初領導人退居二線培養接班人嗎?其理由相同,沒有這一退就沒有戰略的高瞻遠矚,也沒有偶爾怡情、鑒別人性的機會。
劉永好的退休樸實得多,為了接班人扶上馬送一程。
劉永好離任董事長之后,仍擔任新希望董事,女兒在多年了解、熟悉企業之后,成為新希望新一任董事長,管理專家、營銷好手陳春花擔任聯席董事長,如此方保接班計劃萬無一失。即使有什么曲折,劉永好還能維持大局。宗慶后雖無退休計劃,但接班人計劃呼之欲出,女兒宗馥莉從2005年留學歸國已經介入家族事業,目前正處于全面承接的過程中。
企業家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基因,一旦擁有創業基因,就難以真正抽身。
李嘉誠難以真正退休,臺積電董事長、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先生80多歲還奮戰在第一線,今年閃電辭去臺積電CEO之職,仍留任董事會主席,而臺塑王永慶90歲才交棒,成為企業家精神的象征。
投資方式較為接近巴菲特的郭廣昌,在2013年內部會議上表態,“我承諾一點,我想通了,未來20年,我不提退休兩個字。我一定會保持我的創業精神,跟我們董事會成員一起,一直努力做下去,把復星做好”。20年內不言退,如果精力許可,也許可以像巴菲特一樣,80歲仍不言退。而任正非雖然在華為內部實現了輪值CEO制,退休后在農場當農夫,還只是遙遠的夢想。
在公司穩定的前提下,企業家何時退休是個人選擇,扯不上責任、誠信等大是大非,與外部環境關系不大,美國華爾街資本家們或者硅谷的新貴們,不乏成功一單就功成身退洗日光浴的案例,也有堅守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案例。只不過有的人退休做秀的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成份多些,有的人退休更坦誠直白,有一點是共通的,真正的企業家不可能真正退休。明明不會退,不想退,還搞個退休秀,有些矯情。在這方面,郭廣昌恐怕更坦誠一些。
現在,讓我們轉過頭,關注未來中國企業的傳承者,80年代的一輩人,他們的國際教育背景,他們的開放風格,會與父輩有什么樣的區別?中國大企業的未來甚至中國經濟的部分命脈,就掌握在他們手上。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