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文章 隨著夏天的來臨,氣溫升高,啤酒這一消暑納涼的飲料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青睞。以大眾消費為主的啤酒應季迎來了銷售高峰。
在啤酒行業一片繁榮中,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啤酒行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在生產資料、勞動力等價格都紛紛上漲的今天,產品價格卻不敢貿然上漲,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產品文化內涵不足,獨特性和消費者品牌忠誠度不高,可能少許價格的優惠,就會改變消費者的選擇,企業生存競爭壓力較大。
作為一種低價值的快速消費品,啤酒的價格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購買行為。因此,沒有十足的信心,啤酒企業一般不會輕易提價。但物價、勞動力價格等的上升使得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這和難以上調的售價產生矛盾,成為大多數啤酒企業避不開的問題。
同時,我國啤酒產量雖然已經穩居世界第一,但啤酒文化發展的并不成熟。在我國,啤酒往往和小飯館、路邊攤等聯系起來,難登大雅之堂。眾多啤酒企業由于控制成本、認識不足等原因,長期以來在品牌文化建設方面作為不多,罕有產品能夠獲得消費者在情感上的長期認同。
啤酒行業的這些問題與行業集中度偏低有關。中國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酒業協會啤酒分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啤酒企業里大型企業數量最少,為5.56%,銷售收入占總額28.5%;中、小型企業數量比例相當,但小型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中型企業僅為1.49%。
要打破當前行業內的不良格局,需要啤酒企業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大企業。讓人欣慰的是,國內啤酒企業已開始逐步拋棄低端“價格戰”的競爭方式,青島、燕京等幾大啤酒巨頭開始把未來的增長點放在了中高端利潤產品上。各大啤酒企業著力提升自身品牌,在產品質量安全基礎上,加強品牌文化建設,為啤酒行業注入文化內涵,強調注入中國元素。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