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酒地文化創意產業園總體鳥瞰圖
美酒古鎮,千年景芝,這里的傳統底蘊無疑是豐滿厚重的,而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景芝人始終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正是有了創新的灌溉,景芝酒文化才不斷煥發出嶄新的活力。
起初從事釀酒技術工作的來安貴,現在是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低調而不善言辭,但當《華夏酒報》記者和他聊起有關景芝酒業的話題時,他便顯得健談許多,于是便有了來安貴與記者關于景芝,關于魯酒的各種探討。
文化崛起助力景芝回歸
著名詩人臧克家曾寫過一首詩:“兒時景芝酒名揚,長輩貪杯我聞香,佳釀聲高人已老,沾唇不禁念故鄉。”可見在那個年代,景芝酒就已經名揚四海。
景芝鎮迄今已有5000年的釀酒歷史。1948年,集景芝鎮72家釀酒作坊于一體,創立了中國最早的國營白酒企業之一——山東景芝酒廠。1993年,經山東省體改委批準改為股份制企業。至此,景芝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魯酒整體處于調整的時期,景芝酒業便開始醞釀再次回歸。來安貴對于景芝的回歸有著自己的觀點:“在整個魯酒中,景芝酒在文化方面還是比較突出的,包括品牌的影響力。”
但是,來安貴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景芝前幾年的品牌影響力還比較弱。因為之前在對外一些具體推廣和宣傳上做的不夠,所以稍顯弱一些。因此,這幾年企業開始關注這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不少改變,并在挖掘景芝酒的歷史方面提出,“山東是全國的白酒發源地之一,景芝是山東最早的白酒發源地,把景芝打造為全國白酒的發源地之一”。
基于此,景芝酒業近年來在文化建設方面一直具有自己的鮮明主旨和特色,包括旅游文化的建設,比如酒之城、酒之城廣場。現在景芝酒文化展覽中心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得到了山東省旅游局、國家旅游局的支持,據統計,去年1~5月共接待游客27000多人,為傳播景芝文化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景芝的文化魅力給來到這里的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酒與文化一定要結合。景芝工業旅游搞的比較早,搞的也比較好,文化底蘊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安貴說。
據來安貴介紹,接下來,景芝的文化亮點將主要通過兩大園區工程來展現——景芝酒現代生態釀酒產業園和齊魯酒地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設。其中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齊魯酒地文化產業園占地面積約4800畝,其中一期約2200畝,投資29億元,最終將園區建設成為集創新型生態窖藏酒業、生態景觀文化旅游業、酒文化深度體驗、酒文化演繹、生態休閑養生度假和低碳倉儲物流業為一體的大型酒文化旅游綜合區。
除了文化硬件建設,景芝在文化傳播方面也同樣動作頻頻,以此提升景芝酒文化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等“軟實力”。
“在文化傳播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針對性的工作,比如將景芝品牌的發展和山東旅游結合在一起,突出‘好客山東人,好酒景陽春’這個主題。”來安貴具體解釋說,“好客山東”這一提法近年來已經廣為人知,并被普遍視為山東人形象的縮影,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代表山東人的性格特點,同時曝光率也比較高,通過這種結合,景陽春也被賦予了獨特的“齊魯人格魅力”,更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與厚愛。
來安貴說:“因為山東人的性格在全國都有名,再加上山東是一個文化大省、農業大省、工業大省、教育大省,古有孔孟、水泊梁山好漢,今天同樣涌現出很多知名人士,在社會各個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剛剛升空的神舟十號搭載的女航天員王亞平就是我們山東人,所以山東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這是魯酒復興很好的基礎,同時也是景芝發展的動力源泉。”
在山東很多旅游勝地都能見到景芝酒的影子,游客只要看到“好客山東”這句口號,往往就會聯想到景芝“好客山東人,好酒景陽春”的廣告語。“這就是對景芝的再次宣傳,是一種很好的宣傳方式,也是接地氣的宣傳方式。這種合作大大提升了景芝的知名度,無論是省內還是省外,潛在受眾都會知道景芝。這句‘好客山東人,好酒景陽春’吹響了景芝回歸的號角。”來安貴說。
芝麻香成魯酒復興良藥
“目前,中國白酒進入了一個調整期,景芝酒業也制定了調整戰略。首先,繼續堅持一品景芝高端不動搖,適時調整景陽春和景芝白干。下一步,要進行調整和市場的精耕細做,將市場下沉、渠道下沉、產品下沉,和經銷商一起渡過今年白酒的調整期。”這是來安貴今年4月在一次公開場合講到的一句話,充分說明景芝已經開始自我調整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面對市場的幾輪變化,景芝一直堅持自己發展的節奏,再按照之前制定的計劃實施,穩扎穩打地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