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白酒業的趨冷態勢未有根本改觀,但業外資本進入白酒業的熱情卻有增無減。近日,五糧液與長虹在信息化方面、西鳳與河南鹽務在市場營銷方面聯手合作,譜寫了業外資本進軍白酒業的新篇章(詳見本報A9~A12相關報道)。
業外資本源源不斷地介入,對跌入低谷的白酒業而言是“雪中送炭”還是“雪上加霜”,值得細細思量。
逐利是資本的天性,不看好白酒的未來、白酒的市場、白酒的潛力,資本就會一毛不拔。產業大鱷、資本高手紛紛覬覦白酒企業反襯出白酒業的價值優勢和前途可期。在白酒業處于艱難困苦之時,在一些酒業人士陷入悲觀彷徨之日,業外資本用行動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這對提升白酒業斗志大有裨益。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外資和國內業外資本滲入白酒行業表現方式多樣,但目的都是參股或控股意向企業以攫取超額利潤;與此同時,它們必須支付相應的資金,有的還要輸出先進的理念、科學的管理,或者變革營銷方式、提供人脈資源,使白酒企業舊貌換新顏,這對加快白酒行業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國際化的步伐無疑是有利的。
業外資本的進入還將推動一些白酒企業強弱易位,實現行業重新洗牌;或將形成大型及超大型集團,加速行業重組;還將造成群雄爭霸的局面,攪動行業的固有格局。
搶灘白酒業的業外資本大都財大氣粗、雄心勃勃,這就必然對白酒行業提出嚴峻的挑戰:既加劇了本已殘酷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在宣傳廣告與營銷渠道等方面的較量,使很多白酒企業的經營更加困難;又加劇了本已嚴重的重復建設,助長了占地擴產的勢頭,易使資源遭到浪費。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業外資本介入白酒行業是必然性與可能性的統一,是趨利性與戰略性的融合,是利與弊的共生共存,想擋是擋不住的。對此,作為白酒行業應該秉持開放的胸襟和歡迎的態度,并加強引導、趨利避害;作為白酒企業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引資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對事關企業的控股權、品牌的控制權問題要三思而行、慎之又慎。
業外資本進入白酒行業已有經年,其中成功者失敗者皆有之,說明業外資本不是神。背離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和酒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業外資本同樣會受到懲罰。認真總結業外資本注入白酒行業的案例,汲取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對白酒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引導和警示作用,希望行業協會和酒業媒體能把這件事及早做好。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