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與市場》文章 企業如人生,從誕生到成長,頹則絕世斷代,進則永續傳承。然,樸實如傅雷家書、深遠如曾國藩家訓等,都在某些層面上影響了企業家們的成長。
2013年,“塑化劑”、“限酒令”、“勾兌門”讓整個酒精飲料行業波折不斷,行業戰火喧囂,愈演愈烈。然而,越是如此,企業越應有“負重致遠、不可急躁”的態度,快速而冷靜地調整與積極應對。
有趣的是,唱衰的固然眾多,唱歡的卻也在逐漸上升。“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白酒黃金十年”是社會對白酒承載中國上下數千年傳統文化的“厚愛”,而從“酒精勾兌門”被央視曝光開始,則是社會對白酒傳統文化從手工到機械,從酒勾酒到酒精勾酒等背離了最根本“品質”行為的“痛恨”!過往行業經歷了十分快速的發展,無數的數字“奇跡”不斷催熱著行業,無數的人開始加入淘金的熱潮,浮躁漸現。但歷史告訴我們,負重才能致遠,對于白酒而言,“重”是傳承千年的文化,是歷經千載的傳統工藝和品質。當潮水退去,行業調整,白酒行業最應該反思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品質的回歸——不是如何賣酒,而是如何產酒。
當品質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下一個會是什么?是品牌。縱觀中國眾多行業發展的歷史進程,最堅挺的無疑就是白酒行業——大浪淘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沙五十年,曾經光鮮的八大名酒,即便經歷腥風血雨,如今的品牌仍然屹立不倒,積淀下來的根基隨時都可一飛沖天。霸如茅臺,穩如五糧液,迅如逆市崛起的劍南春,厚重如持有國家機密的董酒!品牌的力量幾乎在所有行業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厚重的品牌資產背后,是品質的堅守。可以預見的未來,產品品質化與品牌集中化會成為白酒行業一個主要的發展趨勢。
需要思考的便是如何快速實現產品的市場化營銷。一個相當比例銷量依托于黨政軍系統的行業,從長遠來看,它無論如何都不會是一個健康、可以永續經營的行業。一個市場化的白酒行業才會更加健康,限制“三公”消費,對白酒行業的長遠發展是極大的利好。市場化的白酒行業,需要重新理解價格與市場供需的關系,努力尋求產品差異化帶來的更高競爭力,甚至應該重新思考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最后,是廠商關系重建的思索。最穩健的商業模式是廠商共贏、最快速能實現的獲利模式是公平的利益分配、最基礎的銷售工作則是顧客等于上帝的服務體系。白酒黃金十年高速發展,造就了一個巨大的數十萬級的白酒銷售員群體,而百萬年薪的業務員亦不乏有之,可以想象這個行業利益輸送管道的巨大勢能。酒廠富養之、經銷商哀求之,在這樣的環境下,為客戶服務的專業化及服務質量考核就變成了一件不僅是靠企業制度就能規范和約束的事情。一個以打造百年品牌為主的銷售型企業,服務不再能被保證,放任發展,無疑是“殺雞取卵”。
2013年的白酒行業負重致遠、不可急躁,但仍須自勉,積極主動調整,“風云”已至,看誰“化龍”。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