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報道稱有私募欲“抄底”茅臺,不是股票二級市場,而是實物商品市場。據稱目標是茅臺特許(一級)經銷商的“抄底”,下限是需押上6000萬元。
根據公開信息,實際上這種“私募抄底茅臺”的現象并非常態,且截至9月中旬并無權威實證消息發布,因此,所謂“私募抄底茅臺”要么為誤讀,要么為“超讀”,即過度解讀。
誤讀和超讀雖然不是對事件真相的認知,但卻真實反映了具有一定廣譜性的社會心理。雖然對于貴州茅臺的股票來說,作為融券標的,存在“做空”機制,但是且不論標的證券的數量,僅從投資習慣來說,就“私募抄底茅臺”這一事件而言,多數投資者(或者投機客)希望茅臺的行情,無論是實體商品還是股票價格,都已經見底。
&nbs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p; 但是,茅臺或者說超高端白酒的行情,已經見底了么?任何敢公開放言“見底”且自信滿滿的豪客,都得冒“祼奔”的風險。
去年9月,否極泰基金董寶珍和投資人楊韜打賭:5年內茅臺市值跌破1500億元,董寶珍承諾現場直播裸奔30分鐘。
董寶珍9月17日發裸奔聲明,中秋節期間裸奔,視頻發網上。
悲摧的是,時間僅僅過去一年,董寶珍就得履約了。
今年9月17日,也就是中秋節前倒數第二個交易日,貴州茅臺股價大跌5.58%,市值跌至1469.52億元!董寶珍將要裸奔么?截至9月20日中秋假第二天,網上還未見視頻。
不過,已經有多人表示要“圍觀”了。與此對應的是,持“看空”立場的楊韜,得以免除剃光頭之虞。
不過,董寶珍雖然表示這回認賭,但卻不肯服輸,他仍然堅持立場:“茅臺過去一年多去庫存,已經完成了三公需要的退出,成為一家純粹的大眾消費品公司,茅臺的內在價值提升來自其代表的歷史、精神、文化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和敬意,而這種歷史文化與敬意會隨著經濟發展、收入提高而內在價值自動增加,這才是茅臺持續成長的本質。”
筆者認為,董寶珍的上述觀點的確有其合理之處,契合價值投資之道,但是,尚需實證的是,茅臺是否已經在過去一年“完成了三公需要的退出,成為一家純粹的大眾消費品公司”。而且,有明顯邏輯沖突的是,如果董寶珍秉承價值投資之道,何苦要計較一時的股價波動?殊不知股神巴菲特據稱從來不關心投資標的公司的股票價格嗎?
因此,有觀察人士笑談,如果董寶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則以展示裸奔為賭注,要么是一時迷糊了,要么是“具有某種隱晦的愿望”。
茅臺的價值所在,這應該是市場的共識。但是,一個企業的命運和表現,尤其是在證券市場的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制衡。
不過,就茅臺這一超高端白酒的王者來說,基于用數據說話的財務狀況分析,以及基于統計數據的機構研判和“投資評級”,它在目前仍被整體“看多”。
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9月20日,最近6個月以來,對貴州茅臺的投資評級共有94次,其中“看多”的“買入”評級為63次,“看多”的“增持”評級為28次,持“中性”評級的僅為3次,而持“看空”立場的“減持”和“賣出”評級,一次都沒有。
雖然如此,即使是持“看多”立場的,也對茅臺在短期內的成長性持謹慎態度。
截至9月20日,6個月以內共有40家機構對貴州茅臺的2013年度業績作出預測,平均數據為,預測2013年凈利潤 151.90 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 14.14%。
雖然這一數據仍表明公司業績在增長,但是, 莫忘了貴州茅臺2012年凈利同比2011年,其增長率是51.86%。
再回到“私募抄底茅臺”事件,假設這一事件是真實的,而且最終該私募基金以6000萬元的最低持貨拿到了茅臺的一級代理商資格。但是,那又如何?只能說,該私募基金的價值判斷邏輯是對的,如同可能將要“裸奔”的董總。不過,在什么時點入市,以什么價格入市,投資標的是什么,這都得好好掂量。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