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猜想遭遇現實》系列五——猜想:經銷商的環境將更加惡劣?
2013年,一場波及整個白酒產業的調整浪潮向前推進并持續深入。酒類流通業較早地感受到了行業調整的巨大壓力。
從目前來看,過去看似繁榮的酒類流通業洗牌已成定局,未來將有大批經銷商出局。同時,相比于傳統酒商,專業酒類連鎖、電子商務等業態在調整期展現出了發展后勁與動力。
洗牌已成定局
在過去的十年間,白酒產業黃金發展期所帶來的豐厚利潤和巨大產能擴張帶動了酒類流通層面的非理性繁榮。
從一斑窺全局,鄭州,乃至河南都是全國酒水競爭的焦點之一。河南省糖酒食品流通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僅鄭州專門從事酒類銷售的企業就有7萬多家,兼做食品和酒的企業更是多達20萬家。而在2000年,鄭州市專門從事酒類銷售的企業還僅有3000家~5000家,兼做食品和酒的企業則在3萬家左右。這種繁榮的背后折射出行業發展的非理性。
北京圣雄品牌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文武認為,隨著宏觀經濟的放緩和“限酒令”的出臺,以及市場調整、產能過剩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經銷商最先感受到困境。
在不同類型的經銷商中,團購商受影響最大。據悉,限制“三公消費”規定一出,幾乎封住了以政務消費為主的團購渠道。走過2013年,不少城市中的名煙名酒店、酒類專賣店已經出現了關店潮。與此同時,價格倒掛、竄貨不止、庫存嚴重等問題都在時時刻刻考驗著每一個酒水經銷商的應對能力。
對于酒類經銷商的前途和命運,1919酒類直供董事長楊陵江直言,未來將有60%的經銷商將被淘汰,只有真正適應市場需求的管理模式才能生存下來。
困境中找尋出路
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10多年間白酒業的發展——生產企業波瀾壯闊,經銷商悲壯前行,是典型的制造業強,流通業弱。特別是在行業調整的大背景下,經銷商處于更加被動的局面。
如何在這輪調整中找尋到新的出路,成為經銷商的破局、突圍的關鍵。
對于大商、超商而言,其借助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布局,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而居于產業鏈末端的中小經銷商在渠道日益扁平化的趨勢下選擇抱團取暖,擺脫因渠道層級減少所帶來了出局風險。2013年10月,鄭州名煙名酒店“產品股東式”營銷聯模式發布及價值研討會召開,煙酒店聯盟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體形式初步成形。中小經銷商通過抱團的形式同進同出,與廠家進行談判合作,減輕庫存、成本等壓力,不失為應變之策。
專業酒類連鎖經銷商和電商平臺在2013年備受矚目。專業酒類連鎖品牌順應了大眾理性消費和品牌認同的趨勢,以其專業化的運作模式,引領了未來酒類流通渠道的新方向。酒類電商則在“雙十一”出盡了“風頭”,酒仙網一天拿下2.21億元訂單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
今年酒類經銷商需憑借高性價比產品和優質服務等綜合競爭力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