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網站刊發了對五糧液前董事長王國春的采訪報道,標題堪稱驚悚:白酒質量與價格并不對應,茅臺價漲百倍質量卻倒退。
身為行業元老的王國春,向來言辭犀利,這次他真將茅臺當成了“炮轟”的對象?
事實并非如此。王國春主要表述了自己對近些年來白酒價格上漲的看法,認為品質并不是決定白酒價格的唯一因素,價格的起伏表現取決于市場與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情況。事實上,就在不久前的一次酒業活動上,王國春還提出,白酒價格不是企業自己說了算,也不是經銷商說了算,必須由市場來決定。這也進一步證明,王國春不會拿漲價說事而攻擊茅臺。我們甚至可以這樣理解王國春的觀點,市場上無論是高檔酒還是低檔酒,普遍在質量水平上有充分保障,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
類似這樣對酒業觀點的歪曲理解、斷章取義現象,已經不止一次了,而且釀成“悲劇”的事態時有發生。
上世紀90年代,為了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業內專家在對液態法白酒技術日趨成熟完善的基礎上,對外界表達了應該加強推廣新工藝白酒的觀點。不料,部分媒體卻選擇性地對“酒精勾兌”進行片面報道,隨即在市場上引發軒然大波,一時間消費者談白酒色變,對部分區域的白酒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造成了嚴重傷害,直到今天仍是白酒發展的一道障礙。
對于這樣的“歪曲”行為,白酒行業必須擦亮眼睛、積極行動,維護自己的形象與權益不受侵害,營造和諧有利的發展環境。
我們首先要加強內部的溝通與團結。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酒企廠商之間確實存在競爭對手的關系,但從行業發展的共同目標來看,我們應該是緊密無間、互相支持的戰友關系。如果一遇煽風點火就互相猜忌仇視,爆發“內戰”,那最后受傷害的只能是自己。
我們要加強向公眾的教育引導,一方面是普及傳播白酒釀造的基礎知識,讓消費者了解中國白酒的真實內涵,使歪曲的謠言觀點失去生存土壤;同時也有必要發出行業共同聲音,抱團做一些傳播推廣的工作,樹立白酒行業團結和諧的良好形象。事實上,國外的葡萄酒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過程中,往往會選擇這種形式,多家酒莊企業以聯盟的形式集體出擊,而不是單打獨斗。
我們還有必要積極捍衛正當權益,給歪曲挑撥者以警示和打擊。由于酒行業連續多年的良好發展形勢以及特殊的社會影響力,每每成為某些人的攻擊對象,其用意昭然若揭。但有時酒企出于躲避爭議的考慮,對這種行為多是姑息遷就、沉默以對,殊不知這種態度更加助長了對方氣焰,樂此不疲地用酒業聲譽和形象換取其一己之利。長此以往,不僅酒業利益受損,人們飲用白酒的精神享受也大打折扣。
不要再讓歪曲釀成悲劇,面對公正客觀的批評建議,酒業虛心改正,若面對無妄“炮轟”,酒業同樣要敢于“亮劍”。這是對我們自己負責,更是對廣大消費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