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wǎng)》文章 十年后,白酒去哪兒了?誰在消費白酒?誰還能道出白酒文化的一二?
當業(yè)內人士在激辯白酒市場是否會出現(xiàn)“消費斷層”的時候,有人卻提出了一連串思考。
“白酒是丟了魂兒了。”國館酒運營負責人毛義明指出。
他為什么這么說?
來看一項最新的酒類報告數(shù)據(jù):中國白酒的消費人群中,70后占40%左右,50、60后占35%左右,而80、90后僅占25%左右。30歲以下的消費者中經(jīng)常飲用白酒的人群所占比率較低并呈現(xiàn)持續(xù)降低趨勢。
數(shù)字告訴我們,白酒在當下年輕人的生活中漸行漸遠,白酒消費的確在走向“后繼無人”的境地。現(xiàn)象的背后,是逐漸成為市場上的消費主力80后、90后對白酒的“看不透和不感冒”。
在他們看來,白酒傳統(tǒng)迂腐、與時尚不沾邊兒。對比白酒,他們或許更偏愛葡萄酒、啤酒或洋酒。
實際上,近幾十年來,中國的酒,往往是勸得狠、喝得猛,生意場或朋友聚會,變得無酒不歡,白酒完全陷入了被動消費狀態(tài)。對于追求個性、張揚、活力的80、90后群體,不良的酒風普遍不被理解。
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白酒拋棄了年輕人。
一些傳統(tǒng)酒企盲目追求利潤,摒棄了自身承載的文化和社會責任,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把酒變成奢侈品、政商消費品,讓好酒遠離了大眾,對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成長的年輕一代,自然更無法體驗和接受白酒的價值。
所以,中間出現(xiàn)的問題是——白酒對文化失去傳承,消費斷層的背后是年輕群體對酒文化的斷層。
“如果白酒行業(yè)不能將傳統(tǒng)酒水消費文化與時代對接,做好文化傳承,就不得不面對消費群體流失的尷尬。”白酒營銷專家晉育鋒認為。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yè)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fā)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