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文章 在白酒產業的寒冬期,政府對于區域白酒產業的支持和推動力量越來越明顯,7月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19日,貴州省政府直接搭臺,副省長王江平帶領貴州46家白酒企業在北京開展品牌推介。
由政府直接搭臺,酒企抱團唱戲,貴州省的做法可謂是頗具新意、別具一格。尤其是像貴州這樣的產酒大省,在白酒市場面臨蕭條時期,經由政府組織和推動,通過開展品牌推介活動,進一步開拓市場、擴大銷售,確有必要。
然而,拓展酒類市場,開展品牌推介,畢竟是一種企業行為,最終結果如何,還要看產品質量和企業信譽。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政府的作用終究是有限的,酒類生產企業要想起死回生,真正搞活,最為關鍵的還是要面向市場,在提高產品質量和品種的前提下,向市場要效益。
去年以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出臺,遏制“三公”經費、倡導清廉之風已是大勢所趨。
受此影響,白酒業遭受重創,一些中高端酒企陷入銷售不暢、效益下降的局面。
在這樣不利的大環境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做大做強,唯有發揮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并通過加強內部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出更多品種齊全、適銷對路的酒類產品。
同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向市場、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銷售體系,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只有這樣,才能走出困境,讓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
相反,如果過分依賴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對市場缺乏針對性和主動性,甚至隨波逐流,不突出產品的個性和品質,到頭來,不僅賺不到錢,恐怕只能賺個吆喝。
比如,此次進京的貴州白酒包括了貴州茅臺、習酒公司、貴州國臺酒業、董酒、金沙窖、鴨溪窖、珍酒等知名企業,與來自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約300家經銷商進行品牌推介。
這樣大規模的的推介活動,其效果并不一定好。
因為,按照北方人的飲酒習慣,除了茅臺、習酒、董酒等高端名酒,對金沙窖、鴨溪窖這些相對中低端的酒類,并不認可。
可以預見的是,這些中低端的酒類市場銷售一定會令人大失所望。
與其這樣,這些中低端酒企倒不如根據自身的特點,另辟蹊徑,在尋求當地客源和南方市場上多下些功夫。
不找省長找市場,根據企業自身特點,依靠優質的產品質量、準確的市場定位、高效的銷售網絡,這才是企業開拓市場、擴大銷售、長盛不衰的秘訣。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